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改变知行脱节
呼唤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也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全人发展。
女委员们指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往往偏重知识和学历,忽视对品行和人格的塑造,忽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致使“全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近期有一项针对23个国家的调查称,中国有近半数的35岁以下受访者都认为“金钱代表成功”。
这一现象,令女委员们忧心。对此,包陪庆委员指出,现今的孩子,往往是知、行脱节,面对现实或多或少会出现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加强传统教育
实现全人发展
全人教育,当务之急是什么?女委员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亟需加强。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最急需重新审视的是现行基础教育,如涉及中华文化根基的汉字、汉语教育是否合理等。”陈重华委员认为。
骆少君委员指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不过,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注重潜移默化,大多是“口传文化”,都得有一个熏陶的过程,“要教好孩子传统课,得讲技巧,有耐心”。
“应提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孝道、感恩。这是全人教育的有机部分,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安定,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社会意义。”
女委员们还认为,事亲行孝,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
实行全面培养
提升全人素质
据包陪庆委员介绍,有内地学者曾对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香港学生有较强的公民意识、较高的道德观念和较好的行为规范。
“香港从幼稚园到高中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制订详细的公民教育目标和课程。”包陪庆委员对记者说,香港公民意识的培养,靠的是充分利用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
吴海燕等女委员认为,孩子要全方位培养,要使他们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为素养,拥有超越物质的追求和抱负。
“21世纪的中国,最需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承担责任、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归属感的现代公民。因而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公民教育更重要的事情了。”包陪庆委员在她的“关于深化内地学生公民教育的建议”提案结尾,这样深情地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