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8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教育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焦点。昨天,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教育改革问题引起代表们的热议。
宁波市长说“想改又怕改”
“教育要投入,但教育不改革,投了也白投。”省长吕祖善很直接。接着他问在座代表,“实话实说,你们想不想改?能不能改?”
宁波市市长毛光烈坦言:“我们想改又怕改。”
说到激动处,毛光烈站起身来,“外部环境条件不具备,这个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谁能说我改的东西肯定是好的,难免有一些不完善的,群起而攻之,吃不消。”
“教育必须改革,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推进,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教育改革社会太关注了,教育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不是说我们这些人饱食终日,我们深感责任,睡不着,压力很大。”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这些年,我们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探索一些途径,在改革上,我们不是不想改,我们非常想改。”刘希平说。
高考不改应试教育改不了
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大学图书馆馆长范谊直言:“高考不改,应试教育改不了。”
高考是以高中三年的教学大纲为蓝本,设置一个高考考纲。以英语为例,英语单词只能在一个范围内,不能超过。一份试卷要在学生中拉出成绩差异,必然要在这些单词里搞花样,要出难题,出怪题,“这种题连外国人都做不好,因为它考的是常用词的不常用法。”
范谊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员,负责阅读。小组有5个教授,每一次题出10天左右,“这些教授在做什么呢?全部在挖陷阱,想方设法让学生掉进去,如果陷阱不够深,这个题就没用。还要做试测,我做的是全国自考的阅读理解,只有25%的人能做对,超过这个比例的话就不要这个题。”
这就造成师生想方设法破解题目难度,而教授又想方设法把难度提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近有个很有名的例子,福建一个散文家,他的一篇散文被放进了高考试卷,结果他自己做这个题,只得了1分。
“现有高考最大的坏处是全国标准化,答案标准化,思想越开放,越是发散性的思维,越是不能适应高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想象力的冲击。”范谊很激动。
就业难也与高考制度有关
当前就业难问题,也与高考选拔制度的不合理有关。
“我们现在学外语的95%是女生,原因是只能按照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男生哪怕成绩比较差,也很好找工作,女生哪怕成绩再好,也很难找工作,教育结构被破坏掉了。”范谊说。
“原来20年前我们是大学精英教育,1000个人里980个人要筛选掉,但现在教育大众化了,去年浙江的高考录取率有82.5%。我们高校考试的问题,要大幅度地改。比如高校可以是进门松一点,出门严一点。”吕祖善肯定地说。
自主招生怎样做才算公正
在高考改革中,有不少人提出放权给高校,由高校自主录取。对此,刘希平最大的担心,是来自社会公正的要求。
“上了分数线,完全由各个学校自主录取,至少现阶段,制度和人的认识程度做不到。我们录取率已经比较高了,高职教育有可能完全放开,可以在高职院校上先做尝试。”刘希平建议。
有代表举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例子,实际上,中学校长也不敢乱推荐,还是按照相关分数的高低。另外,还有面试关,用一些雷人的题目给考生去考,这样是不是很公正,也很难说。
“讲到公正,究竟我们现在的考试办法,是选拔了优秀人才,还是埋没了优秀人才。第二个,难道只有我们政府官员最公正,大学校长都不公正了,他要办好自己的学校,是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他怎么会引狼入室呢?”吕祖善反驳。
“高考分数实质上是不公正的,但表面上是公正的,老百姓认,多一分我就是比你好,如果自己招生,少一分招进去了,家长要问,凭什么说他的素质就比我好?”副省长郑继伟质疑。
“大学校长有很大自主权,压力会很大,当然也肯定会珍惜这个权力,也会立志做到公正。但怎么样才算最公正?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要做起来非常困难。”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说。
取消高考制度操作起来难
“教育改革可能还得要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考制度取消,操作起来很难。让校长去动脑筋,比我们在这里动脑筋,智慧要多得多,这可能是一个办法。”吕祖善说。
另外,吕祖善还强调,关键是权限多放一点,更开明一点,校长们认为有好的办法,就像当年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出来一样,先看一看,不要先下结论,“现在谁能设计出一套很完美的改革方案?谁都设计不出来。” (时报特派记者 俞琪 特约记者 蔡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