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浙江代表团返杭(图)
·浙江全国政协委员返杭(组图)
·【专稿】“十二五”新起点:脚抬多高 步迈多远
·【专稿】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反腐打黑,如何走向深水区
·谈感受话转变 吕祖善看望全国“两会”浙江新闻工作者
·吕祖善省长看望全国“两会”我省新闻采编人员
·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图】
·遏制高房价态度坚决 浙江5地书记市长共谈应对措施
 
·女代表送男代表"太极球"
·两会进行中,博弈进行中
·网络问政,“虚位以待”
·代表房间用上新玩意儿
·这些,都不能只是个传说
·两会的味道是辣的
 
第12期: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第12期: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答记者问
·第11期:站在“十二五”新起点
·第十期:反腐打黑如何走向深水区
 
·赵洪祝:上网看新闻 看网民交流
·谈感受话转变 吕祖善看望浙江新闻工作者
·【代表委员面对面】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访谈
·【代表委员面对面】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谈
·【代表委员面对面】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访谈
 
·住建部长: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全国各省区两会选举结束 18位省级一把手履新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披露:3个多月修改10多次
·两岸画家将研究补齐《富春山居图》焚毁部分
·女翻译张璐现场流利翻译温家宝引用诗词受热捧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2010全国两会 > 两会速递 正文
丹麦议员:其实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政治生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轶瑶、王凌):“中国真不愧是一个大国,人大代表如此之多、人民大会堂如此之大。”“中国发展的力量与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9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二楼北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近20名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颇为引人注目,引得在二楼采访的记者不住地将镜头对准他们。他们是正在中国访问的丹麦议会教育委员会代表团,当日受邀旁听全国人大年度例会。在“零距离”感受中国“两会”的火热场面、“现场目击”了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后,他们发表了上面这些“观后感”。

  在逛过了成都锦里古街,参观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会晤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之后,丹麦议会教育委员会代表团一行19人观摩了全国人大年度例会。

  团长是现年44岁的克里斯汀森女士,她是丹麦议会教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一头利落的短发,目光中充满着期待。谈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担任丹麦国会议员5年的她说出了她自己的理解,“人大制度以充分体现民声为政治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记者笑着告诉她,那并不是人大制度的全部内涵时,这位团长谦虚地说自己对此的确了解得比较浅。随后,她又补充了自己的认识和比较,“你们选举出你们的代表参与到人大当中,这正是反映你们声音的一个方式;你做出了选择,选择了自己的代表来讲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在丹麦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我们只有175个议员,因为我们只有500万人口。”

  她眨着眼睛说,中国是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发展如此之快,“其实,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与克里斯汀森一样对全国人大年度例会充满“亲近感”的还有帅气的拉斯姆森·杰尔洛夫先生。他说,丹麦议会会议和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最大的不同就是规模要小很多。“能观摩如此大规模的会议,这让我很振奋,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

  这位年轻的丹麦保守人民党人对温家宝总理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印象颇深,他认为,中国的“两会”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所以有这么多外国记者来采访不足为奇。而首次中国之行给他印象最深的,则是中国发展的巨大能力和无限活力,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友善。

  在记者的话筒前,拉斯姆森·杰尔洛夫真诚地说出了对中国的祝愿——“我希望中国能够更强大,继续保持经济增长”。

  与他们的“第一次”不同,丹麦驻华大使叶普先生已经是第三次受邀列席全国人大年度例会了,但他仍然觉得,能面对面聆听中国领导人讲述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对自己来说是个“大好机会”。因为他可以迅速了解到丹麦与中国未来的合作空间。他举例说,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自主创新领域将是两国未来合作的重点,因为气候变化是每个国家都要承担的责任,而中国则“正在建设知识型社会”。

  由于是丹麦议会教育委员会代表团,所以,观摩会议的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教育问题。在团长克里斯汀森女士看来,人大代表能把自己对教育方方方面的看法都带到会上来自由表达并寻求共识,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而许多团员也透露,教育、护理、工程等领域将是两国合作的重点。他们还希望两国的学生能够开展更多层次的交流。实际上,中国和丹麦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已经非常丰富:不仅互派留学生由来已久,两国多所大学还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就在2007年,孔子学院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建成。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克里斯汀森团长用这样一句话和记者告别:“我为自己能见证丹麦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而感到高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易纲:买卖美国国债是投资行为不要被政治化
·全国政协委员谈政治体制改革十大要紧事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信号
·温家宝:坚持一中原则 增强两岸政治互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