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梁国瑞廖小清3月11日北京报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引来代表们掌声如潮。
从人民大会堂回来,全国人大代表崔巍还沉浸在兴奋中:“总理将文化提到如此高度,太深刻了!”
年前热映的《阿凡达》带给崔巍不少触动。一来,浙江没有一个影院可以播放3D巨幕,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影片的最佳效果感到遗憾;另一方面,身为文化界名人的崔巍又有担忧:别人每年都在输出自己的文化,我们怎能仅仅是接收?
自1999年浙江提出发展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浙江的文化事业发展如火如荼,面貌日新月异。如何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怎样让我们独有的文化,为外界所接受?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献策:文化,要“走下去”,“走出去”!
“走下去”:让百姓生活生动起来
在赴京参会之前,浙江的代表们刚刚过完一个生动、喜庆、祥和的传统新春佳节。
杭州图书馆,从正月初一到初六接待了4.5万名读者;杭州大剧院,一场场高雅的歌舞节目精彩纷呈;台州黄岩的51个农民学习会馆,几乎成了全区农民的娱乐乐园;丽水庆元的“山寨春晚”异常闹猛……
历史往前推,浙江的文化发展曾一度滞后。2000年,浙江申办第七届艺术节,文化部考察后认为浙江文化设施太少,唯一的一座大型剧院杭州剧院也已成危房。
一些演出团下乡演出,发现群众都自发敲锣打鼓欢迎欢送,演出现场旁边的屋顶、车顶、大树上,到处都是看戏的群众。“此情此景,说明农民兄弟姐妹对文化生活有多么的渴望!”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现在群众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文化娱乐。
与浙江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相比,文化发展的成绩令人汗颜。为何会如此?
浙江人崇尚“通商惠工”“义利并存”的“事功”文化,有一分钱的利润便会去拼搏,“跌倒了也要抓把泥”。受这种“崇商重利”观念的影响,浙江人对文化发展多多少少缺少一种自觉。
经济巨人,岂甘做文化侏儒。上世纪80年代起,浙江就提出:“宁可少建一个工厂,也要建文化设施!”1999年,浙江开始提出发展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随后,文化建设开始遍地开花。
2007年开始,一场由浙江在线等参与推动的“种文化”运动,在浙江全省声势浩大地展开了。
千百年来种惯了庄稼的农民,高高兴兴地“种”起了文化:他们唱田歌、说道情、演越剧、讲故事、打腰鼓、跳街舞、比武艺、赛球技……随后短短9个多月,“种文化”就席卷了全省61个县的115个村庄。
沉淀在时间深处的乡土文化被激活,珍贵的传统文化之脉,由此重生而辉煌。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制片人汪文华说:“传统的、民间的文化繁荣起来,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也是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
“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浙江文化
崔巍是从黎巴嫩赶回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在那里,她正与国际知名的卡拉卡拉剧团合作,导演《扎伊德之梦》,剧中的中国元素大受中东观众欢迎,这让崔巍生出不少感慨。
“美国每年都有重磅大片推向世界,以此输出自己的文化,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太少!”从黎巴嫩飞回北京,崔巍就将这个想法形成建议,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希望中国文化能更多地走出去!
浙江商人遍布全球,浙江企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但崔巍认为,浙江给外界的印象,除了经济发达之外,还应该有更多浙江的文化印记,“文化有其独特性和专一性,是不可替代的。”
遗憾的是,很多浙江人热衷于喝茶、休闲,却不热衷于看戏、看演出,这个现象让崔巍多少有点心急,“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创作还不够啊?”
“俄罗斯人口袋里有一个卢布,是买面包还是进剧院?他们会选择进剧院。而浙江人会吗?”对此,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
“目前我们还缺少高水平的、有影响力的作品,缺少由这些作品产生的社会效应。”崔巍认为,文化繁荣,不仅仅需要普及,还需要提升。真正树立浙江自己的文化品牌,不但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也需要政府加大培育我们的文化消费市场。
还有50多天,为期半年的世博会就将在上海举办,这不仅是科技的聚会,也是文化的聚会——全世界有52个国家将在上海举办自己的城市日,其中就包括了浙江杭州。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这是一个让文化“走出去”的绝好时机。
崔巍透露说,年初合作过的卡拉卡拉剧团,又一次邀请她,合作导演一出根据阿拉伯神话故事改编的歌舞剧《2001夜》,预计今年6月份,将在世博会上与观众见面。
在这出以中东文化为背景的《2001夜》里面,崔巍尝试着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随着类似项目的推进,中西文化之间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合作,我们的文化走出去,相信会得到国际上更多的认同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