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6日讯 当你购买二手房时,除了从房产证上知道房子的“年龄”外,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恐怕不得而知。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建议,应该给房屋做个“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各类房屋的“健康”状况,构筑城市房屋安全预警、抢险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已建成房屋建筑物的面积不断增加。由于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有不同的设计标准,在使用过程中,材料老化、房屋改造装修等,使一部分房屋的安全性、适用性降低。
“我们很关注房屋在建设阶段的问题,但房子建成后,使用、维护、出租等阶段的管理却忽视了,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全跟上。”孙忠焕委员向记者讲述了一次法国之行。“我发现当地的房子看起来都很整洁,也很新。”其实这些房子年代久远,之所以能够保持坚固和整洁,是因为当地有一套完整的房屋档案,政府会定期按照年份给房子做检查、维修,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孙忠焕委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整的针对房屋建筑物在长期使用直至拆除阶段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机构和资金也不能有效应对房屋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房屋健康档案中,各类所有制房屋的分布、数量、建设年代、使用信息、完损信息、楼宇信息、防灾抗灾情况等应详细记载,并建立公开的数据库,让管理部门动态监测管理。“这样可以全面掌握既有房屋的历史及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房屋结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可以让老百姓对自己的住房安全心中有数。”孙忠焕委员说。
孙忠焕委员认为,从长远看,建立房屋健康档案,不仅使政府全面掌握城市建筑物的信息,还有助于政府加强对城市不动产房屋的监测管理和修缮维护,延长既有房屋的使用寿命。
“建立房屋健康档案还可以保障购房者的权益。”孙忠焕委员认为,房屋维修等记录对百姓公开,购房者可以及时掌握信息,选择是否购买。一旦发生纠纷和法律诉讼,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提供可靠真实的房屋证据,不仅对房地产商有约束力,也保障了居住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