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很多人对国博门口孔子像进行政治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提醒,不要泛政治化,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
3月1日,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开始接待公众参观。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面,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门口如山峰般的孔子像,105万件文物藏品……国家博物馆,举世关注。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接受了羊城晚报的独家专访。
谈建馆
从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去关怀我们的民生。这就是国家形象和文化战略
羊城晚报:国家博物馆其地理位置、建筑体量以及其他,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国博和国家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战略有关吗?
吕章申:国家博物馆确实是国家的一个形象,也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当中,批准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十一五”又完成了这个项目,用了三年半。我们归纳了建馆的方向,就是四个相称:第一,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第二,与我们5000年的文明相称;第三,与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相称;第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相称。
羊城晚报:什么叫与大国地位相称?
吕章申:我们所说的大国,第一是我们是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第二,我们是文化大国、文明大国、历史大国,我们还是人口大国,还是地盘大国。你去现场参观过,感觉是否体现了大国形象?我们要体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烙印和符号,刚才你看了,300米的大艺术走廊,从北门到南门,气度恢宏。
这些年我们经济高速发展,外国人好像把我们当成暴发户,形象并不好,当然,是有不怀好意的人。我们今天建了这个博物馆,是什么形象?是软实力的形象,是对国民最大的惠民工程,从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去关怀我们的民生。这就是国家形象和文化战略。
谈展陈
这里的展陈也绝对会体现大国地位,是别的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很多都是国之重器
羊城晚报:从馆舍方面看,的确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那陈列方面呢?
吕章申:并不是面积大就是能够体现大国形象,馆舍是一个硬件,首先得有了它,你才能往里面装软件。这里的展陈也绝对会体现大国地位,是别的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第一,我们设计了古代中国陈列,展现5000年文明史,用十个展厅,把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展现出来,国内任何博物馆都做不到这种通史性质的陈列,是历史和艺术并重。文物代表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生产力你造不出青铜器来的。其他的古代艺术门类,都有专门展馆,展出古代青铜器艺术、古代佛像、古代瓷器、古代书画、古代家具、古代钱币等等,这些也是别的国家没有的。
关键是我们有这个展览面积,65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49个大厅,这才有条件把这些展陈陈列出来。
羊城晚报:国博的文物藏品是105万件,之前是65万件,这些突然增加的文物来自何处?
吕章申: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大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决心要支持这个大馆建设,把过去文物总店和文物交流中心替国家文物局藏的这些文物统统划归国家博物馆。这40万件文物是从建国后不断地积累下来的,这个举动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国博也迈进了世界大馆的行列。而且这些文物品类齐全,二级以上的文物恐怕就有七八万件———二级以上的文物都已经很厉害了,一级很久没定级了,过去定的二级,统统都该升为一级了。
羊城晚报:您刚才说,我们的展陈是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出来的……
吕章申:你看,卢浮宫的主要藏品是油画,雕塑是个别的,油画就那些,如《蒙娜丽莎》。大英博物馆呢,都是拿别人的东西,如埃及、中国的。我们这里的文物,都是艺术性、科学性、历史性高度发达的。很多都是国之重器。在这里,让大家能找到两个尊严:一个是国家的尊严,一个是每个人自己的尊严。
孔子像
国家博物馆历史、艺术并重,得有厚重感。你没有一个文化巨人,就显得没有文化,也没有历史。今天我们应该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
羊城晚报:思考国博是否代表国家形象和文化战略,很多人往往和国博门口的孔子像联系起来。是这样的吗?
吕章申:不要像很多人一样,把孔子像和政治连在一块。和政治没有关系。国家博物馆历史、艺术并重,得有厚重感,你没有一个文化巨人,那你就显得没有文化,也没有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化巨人: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和孔子。今天我们应该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还有,我们建好了,可以和西方大馆比肩了,而西方大馆门口都有自己的雕塑。去年“两会”的时候,有一些政协委员就给我提议说你们应该有个雕塑。我觉得有道理。不要什么都联想到政治上去,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
羊城晚报:对孔子像的艺术造型有何评价?有人说有点抽象。
吕章申:我觉得不抽象。作者是著名的雕塑家。它一点都不抽象,它该提神的地方,如脸部,绝对是具象的,下面的身体,如果雕成古代人穿的衣服,你觉得有意思吗?它的立意,是一座文化山峰,所以它的身体像一座山峰一样。有人错误地报道,说孔子左边佩着个剑,你看着有吗?孔子就是这么一个手势。
谈惠民
它是最高殿堂,还要照顾到安全保卫和观赏环境,如果大家都涌进来了,谁也看不见了。那不叫惠民
羊城晚报:国博是属于全国人民的,现在也很强调文化惠民,我想了解一下北京以外如广东、江西等地区的观众如何分享国博的尊严?
吕章申:将来可以网上看国博,我们逐渐开发数字博物馆,现在开发了一个手机软件,你一进国博,就可以切换到国博的信号,手机就成导览器了,很方便,以前导览器要给大家戴上,太麻烦了。
羊城晚报:这个是免费的吗?
吕章申:这个不可能,但是收费会很低。它是最高殿堂,还要照顾到安全保卫和观赏环境,如果大家都涌进来了,谁也看不见了。那不叫惠民。羊城晚报:国博将如何确定进馆人次?
吕章申:我们现在是限制人流,但最高人流的限制现在不好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是要预约的,手机预约就行了。
前几天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一下子来了6000多人,只能关门了。我比他们还担心!馆藏的都是文物,人来了后带来的二氧化碳、颗粒物等,整个损害了展览环境,怎么办?这是将来文物保护很重要的课题。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