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10日电“俺是一个兵……一天上三四次战场……妈妈是侦察员,天天跑东跑西打听消息……现在的小升初啊!真是比战场还战场,最苦的可不是老师、家长,而是我们,一群快要枯掉的花朵……”这两天,这首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原创小诗,引起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关注。
孩子的教育大于天,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孩子在各个阶段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我省委员认为,在教育上,家长存在不少观念误区。其实,教育是场马拉松,起跑线上的快慢并不决定成败,给孩子一个幸福、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通往胜利的终点。
误区一:挤进名牌幼儿园,花再多钱也值
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招生锣鼓还未敲响,家长们财力、人脉的比拼就如火如荼:有些父母通过关系,为孩子早早争取到名牌幼儿园的名额,甚至还有家长高价买学区房,以争取名校指标。
【委员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入园难”,一定程度上是入家长们认为的“好园”难。我认为,只要在基础硬件设施过关的前提下,给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空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认识这个世界,就是一所好幼儿园。
误区二:多上培训班,孩子更聪明
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0时,周末被钢琴、英语、美术、奥数、围棋等各种培训班填满……这是不少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家长们希望通过高密度的训练让孩子成长,而孩子却在这铺天盖地的“被培训”中喘不过气。
【委员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海燕:如果家长不用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和潜质,因势利导,而是跟着社会潮流,以考级、获奖为目的,强行让孩子参加本来就不适合他们的各种特长培训,这样不仅抢夺了孩子童年玩耍的权利,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误区三:大学里培养出的都是白领
“读大学,就选一个体面的专业。”这是很多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读一个体面的专业就意味着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而技工类的蓝领行业是不“体面”的。
【委员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利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如今技能型人才紧缺,而大学生就业却比较困难。我认为,大学在开展各种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更重视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