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年轻市长”周森锋的“抄袭事件”,网友发帖表示,“2004年周森锋硕士期间发表于《商业研究》的《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文,与王宇、柯玲、蹇明发表于《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五期的《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内容相似度超过50%。”
针对网友质疑周森锋论文抄袭一事,襄樊市委组织部信息科一名姓史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周森锋论文真涉嫌抄袭,其指导老师或刊发论文的杂志社应该负相应责任。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刘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知道周森锋就任宜城市长的事情,但就其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尚不知晓,“我们会进行关注”。周森锋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授刘洪玉则表示,他也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正在查这个事情。
“抄袭事件”还在网友的热议中,“香烟门”又缠上了周森锋。在网友搜索出的一张照片中,正在开会的周森锋的左侧有一包香烟,网友表示,这实际是黄鹤楼,120元/盒。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证实,周森锋平时工作中确实抽烟。但是有人指出,一般的黄鹤楼香烟应该没那么贵,而且照片中的香烟也许是会议招待香烟,并不能证明周森锋确实抽过。本报记者郭晶晶
热点透视
周森峰被质疑说明当地政府披露信息不尽如人意
29岁的周森锋全票当选湖北省宜城市市长,使“最年轻市长”一夜间成了网络“热词”,且几天过去热度不减。以网络为主体的舆论关注现象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公权已经处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不管掌权的人愿意不愿意。
周森锋成为热点,不仅表明群众对腐败的高度警惕,更重要的是表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意识在增强。任何掌握公权的人都只能要求自己适应这样的时代潮流,而不能期望潮流适应自己。适应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权力运行经得起公众的检验。
网络舆论监督带有不确定性,有的批评、质疑甚至缺乏事实依据。但是,公权的公共性质,使得任何受到舆论监督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要想澄清舆论质疑,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充分地回应舆论关切,老老实实说出事实真相。
29岁市长受到众多质疑现象至少说明,当地政府在及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方面还做得不尽如人意。群众监督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可能有些不准确、不属实,这也不要紧,只要受到监督的部门或个人拿出充分有力的证据,群众舆论最终必然会还以清白。(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