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建党90周年专题
本网策划 更多...
·【东方红·浙江人】项玉君:80后大学生...
·【东方红·浙江人】冯根生的变与不变
·【东方红·浙江人】红色间谍钱壮飞:潜...
·【东方红·浙江人】叶中央:海岛上闪耀...
·【东方红·浙江人】“拼命三郎”好干部...
·【东方红·浙江人】新老"海霞"不变的时...
·【东方红·浙江人】浙江党龄最长的健在...
·【东方红·浙江人】“浙东刘胡兰”穿越...
·【东方红·浙江人】坚持信仰 寻访革命...
·【东方红·浙江人】陈望道与《共产党宣...
红旗飘飘 更多...
伟大历程 更多...
·心系"三农"安天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放眼世界揽...
·百舸争流千帆竞——记中国特色社会主...
·基层劲吹民主风——探寻实现社会主义...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记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
·突破藩篱春雷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视频新闻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建党90周年 > 最新消息 正文
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红色歌谣唱出鱼水情深

  遵义“群声红色文化艺术团”成员在红军街上高唱红歌(5月6日摄)。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土城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1935年1月29日,当地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渡过了赤水河。今年70岁的土城镇居民郑月成,他的父亲就是当年护送红军渡河的船工。郑月成说:“附近的群众,有的送来了木板和门板,有的送来竹竿和绳索。收集的几十条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竿连接把船只绑牢,再铺上一块块木板、门板。”

  天还未亮,一座能供三路纵队通过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晌午时分,军委纵队和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人,全部安全渡过赤水,随即浮桥被炸毁,汹涌的赤水河阻断了尾敌。

  “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赤水河,清又清,一双草鞋一片心,长征路上播火种,工农联合闹翻身;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谢红军,军民情意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但动人的歌声仍不时回响在赤水河畔。

  “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农奴把歌唱;如今免粮税,盖新房,富裕农民喜洋洋。”土城古镇上,陈家客栈的主人、共产党员陈志敏,一次又一次给过往的游客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个已有100多年历史,当年红军战士曾经住过的老宅院,如今迎来四面八方探访长征足迹的游客。闲暇时,陈志敏和街上的老人们,就用这些故事编成“红歌谣”唱给游客听。

  习水县委书记李凌说,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已成为70万习水人宝贵的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地向贫困和落后宣战。如今在习水,乡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村级卫生室建在了家门口;最让农民满意的是基层党组织创建的“三关工程”:关心农民工,关心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 记重庆璧山万名无职党员
·少先队普遍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活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