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品都是卖往农村的小卖部,批发价2毛钱一包,十分畅销。”面对记者质疑,这家加工作坊的老板说,“没人在意这些食品是咋生产出来的。”
根据一些“问题食品”标注的生产地址,记者查询发现,大多产自山东、河南等地。记者致电河南郑州一家生产“臭干子”的食品加工厂,其负责人说,产品大都销往河南、山东的农村地区,虽然证件不全,但“产品质量绝对过硬,肯定吃不死人”。记者随后询问得知,这家“食品厂”仅有夫妻二人。
谈到利润,一家“问题食品”加工厂老板坦言,“三五个人一年赚个三四十万不成问题。”正是受暴利驱使,这些人才敢无证生产假劣食品。
“问题食品”流向农村,监管在哪里?
针对一些农村地区“问题食品”泛滥,记者向当地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反映时,其答复大都是有“苦衷”:由于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
对于监管缺位,莱芜、临沂等地一些群众表示不满。“假劣食品被农村孩子当成零食,长期食用,简直就是‘毒药’,严重危害孩子健康。”
“部分农村小卖部低价销售的‘问题食品’含有非法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赵祥忠等专家说,目前我国在城市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但在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监管盲区”,甚至不少农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一些专家和农民认为,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政府部门应联合开展“小卖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惩制售假劣食品的不法商家。从长远来看,则要通过体制创新,改变农村基层食品执法部门监管无力的局面。
截至记者发稿时,“问题食品”在部分农村地区泛滥问题,已引起山东省委、省政府重视,正责成有关部门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认真整改。记者将跟踪相关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