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日前播发西中企业家委员会主席恩里克·凡胡尔撰写的文章説,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的经济变革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如此庞大的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方面实现了如此惊人的飞跃。历史将会证明,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世界上最重要的现象。文章题为《中国改革30年》,要点如下: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新华社发
今天的中国是其领导人在30年前作出的改革决策的直接成果,1978年中国开始围绕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两个轴心实行改革,其首要和中心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政策并非全新理念,而是与中国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的,是共产党务实路线的发展。起初可能只是邓小平及其追随者为首的少数派主张,但一段时间之后便成为全党大部分人拥护的政策。
农业成为第一个进行改革的部门。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人民公社被解散,重新建立起以家庭为单位开发土地的制度,即"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启了从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进程。对于改革进程应该是什么样,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路线图。
1985年,众多英语爱好者在陕西外语进修学院开办的“西安英语世界”活动上用英语会话。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起,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国人的视野豁然开朗,强烈的求知欲和睁眼看世界的愿望,驱使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英语热成为当时全民学习热的一个典型缩影。 1982年初,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FOLLOWME》),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跟我学》以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的方式,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语法英语”和“哑巴英语”,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波学习英语的热潮。在经历了《跟我学》一枝独秀后,出现了各种英语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等知名教材,伴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职称英语考试开始等契机,让“英语热”持续升温,而以新东方为代表的一批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是让英语发展成一个可以淘金的教育产业。回顾三十年间,英语在中国已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成为了人们开阔眼界、融入世界的工具,英语已完完全全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为人们注入长盛不衰的学习热情。新华社发
一步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改革手段进行先期试点。一项措施在某个特定地区、部门或企业进行试点是很常见的做法。通过试点可以验证其有效性,纠正所发现的错误。一旦证实了有效性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这项措施就会推广开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外资试点的经济特区。起初只有4个特区,后来大小经济特区实际上已经覆盖全国。
改革政策的另一个支柱是对外开放。中国明白,要想实现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就需要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外国投资。因此开始了与之前几十年孤立倾向决裂的进程。
在改革政策下,经济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要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才能获取先进技术。中国对外国投资打开了大门,不仅有利于吸收资本,也有利于引进最新的企业管理方法。
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国家变成一个对外开放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在1978年-2007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4倍,并在2007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凭借巨额贸易顺差,中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在1983年-2007年间,中国的外国投资增长了81倍,达到748亿美元。
与此同时,近10年来,另一个新现象不断发展壮大,那就是中国在国外的投资。在保障自身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供应的强烈愿望推动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额从2002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亿美元。
2003年1月3日,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几千名学生和家长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内感受李阳带来的“疯狂英语”。 回顾三十年间,英语在中国已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成为了人们开阔眼界、融入世界的工具,英语已完完全全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为人们注入长盛不衰的学习热情。新华社发
改革政策推动下的经济变革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作为改革最积极的成果,这个新中国的第一大特征是经济增长和现代化。改革30年来,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不可同日而语。30年来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8%,从1978年的190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60美元。
改革时期的经济增长对人民的福利产生了直接影响,消费品的生产达到巅峰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
与改革前相比,改革时代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生产资料使用的高效率。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作为推动力的因素目前仍然存在,并将继续推动未来的增长。根据国际组织和咨询公司等机构的预测,尽管一切迹象表明,中国也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却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但不会达到过去30年来的高水平。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09年和2010年进入改革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12月16日,一位打手机的观众从展览照片前经过。当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记忆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展,展览分为“民生记忆30年”“城镇记忆30年”“家庭记忆30年”三个单元,借助影像语言再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生发展的画卷。展览将持续到12月26日。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挑战更是机遇
长期的经济前景相对乐观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发展一个为病人、失业者和老人等社会最弱势群体提供最低援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卫生、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以及住房市场的稳定是实现就业市场更灵活的目标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不能产生因为劳动者缺乏保障而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的30年改革进程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革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如此庞大的民族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方面实现了如此惊人的飞跃。
历史将会证明,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世界上最重要的现象。引导这一崛起和为新中国融入世界提供便利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许多人将中国的经济腾飞看作威胁,因为中国产品更便宜,破坏了许多无法抵抗其竞争力的工业部门的就业。
但中国的崛起也提供了机遇。在亚洲和拉美等地区,向中国出口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中国的进口需求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走上一条和平有序发展的道路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集装箱密布(12月6日摄)。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近日刚刚投入使用,共有7个7万吨级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2600米,陆域面积5.9平方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为500万标准箱。三期工程的完成,使洋山深水港北港区集装箱专用泊位增加到16个,岸线全长5600米,设计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箱。新华社记者陈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