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代表在发言。 单启宁 摄
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这次会议,大家谈论的都是金融危机、共克时艰,作为文艺工作者,我想说的问题可能不太应景,所以我也一直没发言。但是明天会议就要结束了,我很着急,如果我不能为文艺界发点声音,我觉得很失职。”
昨天,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舞剧院副院长崔巍迫不及待地“抢”话筒,引发了大家一阵善意的笑声。她谈的问题虽不是危机、增长、就业这些热点话题,却讲得感人肺腑,发人深省。会后代表们说,崔巍是在休会前给大家上了“最后一课”。
“第61天”干什么
“现在的国有文艺团体走进了一个怪圈,因为经济形势问题,这个怪圈变得更加突出和麻烦。”崔巍说,要排一台戏,剧团伸手向国家要钱,演员辛苦排练出来,可是往往只在特定场合演出一场,就被封存进了仓库,不见天日。结果是政府的钱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演员的汗水没有实现价值,百姓没有戏看,大家都不开心。“2002年的《雷峰夕照》音乐大典、2005年的《西湖女神》、为首届佛教论坛排演的《和平颂》,都只在杭州上演了一次。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崔巍代表是去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执行副总导演。“奥运后,很多人问我,崔巍下一步准备排什么戏啊?其实排一出戏很简单,国家拨钱,我来排,多开心呢。但是我花两个月排出来演出了,第61天我干什么?是继续演下去,还是忘掉这本,再排新戏?”
“我们真的不愿看到,辛苦排出来的戏被一本本放进仓库。为什么它们不能像莎士比亚和天鹅湖那样,几百年持续地演下去?因为我们缺少一个适合演出的平台和机制。”崔巍说。
我不要鱼,只要渔竿
崔巍说,她不是想替杭歌多争取经费。“我们也不愿伸手向国家要钱,我们盼望通过自己的演出,给市场奉献好戏,也增加自己的资金积累。”
“但是我们国有剧团要真正走向市场,的确非常难。”崔巍经常举一个例子:出现了一款新的电视,你不可能和厂长说送我一台看看;但我们排了戏,花钱租了剧院,却要送票给别人,别人肯来,演员还非常高兴和感激。“人们问别人讨一瓶两三元的水,也会不好意思,但是要戏票却觉得很应该。因为买水买米已经有一个很成熟的市场,而文化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
崔巍希望,政府能在文化市场的环节上再多作些努力。“杭州是文化名城,也是旅游大市,政府是否能在万松书院、雷峰塔、灵隐寺等文化含量高的景区,帮我们搭起一个日常演出的舞台,让这些热爱表演的孩子们有地方表演,同时也给这些景点带来文化含量,让它们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崔巍说了一句话,很形象:“你给我鱼,我今天吃了就没有了;你给我一根渔竿,我们就能用自己的才能和专业,为社会作贡献。”
回杭后,杭高欢迎你
崔巍对代表们说,奥运以后也有许多团体和单位希望她留在北京,觉得这里的平台更大,但她压根没考虑过。“我18岁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独自一人来到杭州,是杭州这方水土培养了我。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想为杭州做点事。”
听完崔巍带着感情的讲述,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缪水娟代表发出了邀请:“杭高马上就到校庆了。崔导,回杭州后,先来杭高演一场吧。”会场里响起了笑声和掌声。
代表们纷纷帮崔巍想点子,这个说可以和旅游局搞合作,那个说应该引进民间资本。宗庆后提议,崔巍可以借鉴央视《同一首歌》模式,与地方、企业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辉达说,建杭州大剧院花了那么多亿,现在大多数时间都空着,为何不能与杭歌合作呢?
还有的代表曾提出与民营剧团合并之路。会后,与记者聊起这一提议,崔巍说,民营剧团还未必肯“收留”国有剧团,“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口气争回来。我们的孩子那么有才,那么可爱,怎么会是累赘?我们无非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有朝一日,会让你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