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大幕即将开启。民意反映民生,民生牵涉“国计”。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首年两会,网民们关注和希望哪些问题成为会上热点话题呢?2月22日起,新华网时政频道推出《两会热点网眼前瞻》系列策划,聆听网友心声,前瞻两会热点。今日推出第五篇《两会热点网眼前瞻五:社会财富“蛋糕”如何分好》。
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强调,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传递出中央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高度重视。
两会召开在即,事关全民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再度成为广大网民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他们充分表达了对扭转“干得多挣得少”状况及实现“干有所值”的期待,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关键词”不仅仅是钱,分好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必须瞄准问题“七寸”,打好政策“组合拳”。
网友“陈才”:普通劳动者“干得多,挣得少”,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群体“干得少,挣得多”,说明主要问题不在劳动者的积极性,而是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归根结底,制度安排的核心就是权利的分配和保障,只有完善和落实劳动者作为公民的各项权利,才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
网友“中华情民族心”: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和谐稳稳定的基石。
网友“石敬涛”:报道中小人物“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生存状态,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收入来得不容易”、“大家工资都比我高”、“何时不再捉襟见肘”的感叹与无奈,也是我们的感叹与无奈。
网友“ca981”:收入增长不能只是个传说。
网友“哈哈镜”:“张家有财一千万,十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百万”。很多年来,职工工资统计数据只有平均数,而没有覆盖社会不同群体(如国企高管、公务员、教师、农民工)以及不同行业(如金融、电信、私企、电力、石油)的具体分布数据。这样的统计无法显示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内职工与管理人员巨大的收入差异。一个与太多老百姓收入真实情况不相符的统计层面的工资增长,自然无法得到大家在幸福感上的共鸣。
网友“吴江”:当“干多挣少”与“干少挣多”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攀附在收入分配体系之上,“被拉高”其实已然命中注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分配的问题终究还需要通过调整分配方式来求解。
网友“石敬涛”: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并不仅仅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只提高收入实现不了社会公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更宏观,更全面,更超越,能站在给予民众“基本能力”的高度上,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涨工资、鼓腰包。只有从培养、维护这种“基本能力”入手,去加强有关制度构建,收入分配改革才能向着公平公正的目标更进一步。
网友“瞿玉杰”:劳动力过于廉价,一方面使得中低收入者产生了“剥夺感”,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购买力低下、内需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网友“日月同行”:收入分配改革应该成为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入水口”。下决心破除“最大的不公”,很多社会不公平不公正元素就可能随之化解。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全民利益,理应让民意民智“灌水”,推进改革。
网友“一席之地”:不知道能分多少蛋糕,就是分到一点,也会被高房价掠夺走。
网友“巢江淮”:百姓期待着,由“被增长”、“被平均”、“被拉高”到“被改革”的质变。顺应这种希望,“问计于民”要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充分体现。民众有话语权,才能实现在收入分配上“被改革”权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几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劳动所得偏少”“干得多却挣得少”“贫富差距悬殊”等引起越来越多关注。
市场化改革以来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初次分配中非市场因素侵扰市场因素,和再分配中政府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补偿性干预制度不足。一是市场机制与非市场力量结合导致的灰色收入。二是劳动者市场弱势地位导致的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三是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居高不下。四是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救济功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