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廖小清、梁国瑞3月8日发自北京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的话掷地有声、态度坚决。
然而,在过去日子里,也发生一些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件。“躲猫猫”事件、《蜗居》热播、以及眼下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犀利哥”……公民的尊严在不经意间被悄然吞没。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尊严”二字,温总理在“网络问政”更是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
如何保障老百姓更有尊严?政府责无旁贷。人民群众有话要说,网民也有话要说,全国人大代表也同样有话要说。
“保障了公民的权利才会有公民的尊严”
【事件回顾】:在过去的2009年中,让你感到最为愤怒的事件有哪些?
“躲猫猫”、“邓玉娇案”、“开胸验肺”、“钓鱼执法”……每一件事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反思。
试想,如果这些事件的背后,没有媒体和网民们的穷追猛打,结局会怎样?
【总理语录】:“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代表之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
“温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更有尊严,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反映了总理非常强烈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责任感。”齐奇说,要保障公民的尊严,首先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其权利是排在政府权利前面,这说明宪法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要保障公民权益,“保障了公民的权利才会有公民的尊严。”
“关于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我们国家还是初级阶段,做得还是不够的。”齐奇说,像有些国家,宪法教育从孩子就开始了,只要一上小学,老师就会告诉他有哪些权利,包括父母不能打他,如果被父母打了,就可以告诉老师,其父母便会受到警告或法律制裁。他们的公民法治教育从小就开始的,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必须要加强宪法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权利教育。
其次,公民权利需要司法保障。对于法院来说,有特别的责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尊严,不仅体现在司法的程序上,保证公民的权利,而且在公正的执法上,也要保障公民的实体权。
对于尊严,网上的质疑重重。一些网友认,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与公民权利的羸弱相对的,是公权力的过于强势。这不单是指具体公权力行使者面对权利拥有者时的蛮横与霸道,更重要的是公权力掌握太多资源、涉入过多社会事务而又缺乏必要有效的全面监督。
对此,齐奇态度坚决。他认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很重要一条就是司法不能得到干扰,如果司法受到干扰,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就会大大削弱。齐奇坦承,法院在司法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地方保护、部门保护的干扰,他希望依靠党委的支持,排除这些干扰,能够独立地行使保障公民尊严的审判权。
最后,齐奇认为,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公民的责任、义务,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能妨碍他人权利,也要受到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制约。
“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社会就是和谐的。”齐奇说。
“有了房子就没有飘荡的感觉”
【事件回顾】:过去的一年,一部《蜗居》火热上映,点燃了多少年轻一代的“买房情结”。一时间,“蜗居”一词陡然走红。“80后”甚至很多“70后”都在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蜗居”的窘境?
引用《蜗居》主角苏淳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
【总理语录】:“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这是温总理谈到尊严时说的第二点含义。
【代表之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制品分厂二车间质量员杨晓霞
“我也看过《蜗居》,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现实!”作为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代表,也是“80后”,杨晓霞对房子的感受非常深刻,包括她自己,至今住的房子仍然不是自己的。
她说,对于困难老百姓、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就像《蜗居》里面一样,没有钱的人搬来搬去,而有钱的人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特别是当前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或即将参加工作的“80后”、“90后”,买房尤为困难,而且马上面临着成家。他们的工资比上不足,买不起商品房;比下有余,不够经济适用房条件,住房矛盾特别突出。
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政府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资料显示,新加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公布并实施了《新加坡建屋与发展法令》,明确了政府发展住房的目标、方针、政策,确立了专门的法定机构行使政府组屋建设、分配和管理的职能。
同时,还颁布了《建屋居住法》《特别物产法》等相关条例,规定只有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租用公共组屋,若家庭收入超过其规定标准将适时退出。这些通过立法所确定的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大政方针,为新加坡政府“居者有其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法律基石。
杨晓霞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类似的做法?“如果有了房子,就没有飘荡的感觉,也就有了尊严。”与苏淳一样,杨晓霞的想法也很单纯。
“不管面对什么阶层的人都要一视同仁”
【事件回顾】:最近,一位被人称之为“犀利哥”的流浪汉,在短短的半个月左右,就走红整个网络界。在外面流浪了11年,在媒体的广泛报道之下,才找到回家的路。
“犀利哥”既不是什么新潮达人,也不是什么帅哥王子,他只是一个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靠翻腾垃圾桶填饱肚子的乞丐、生活陷入困顿的可怜人。
网友纷纷表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犀利哥”居无定所、衣食无着,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的隐痛,他同样需要得到尊严。因此,对“犀利哥”这样身处特殊困境的人,公众和政府所有责任,让他们回归到这个社会,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与普通人一样共享改革成果,感受到社会温暖。
【总理语录】:“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是温总理谈到尊严时说的第三点含义。
【代表之声】: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郑杰民
郑杰民说,温总理提到了每个人,这就要求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都要平等对待,让他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对于“犀利哥”,郑杰民早已耳闻。
如今,犀利哥已在宁波市救助站的帮助下,回到老家江西与家人团聚。一些网民质疑,为什么“犀利哥”在外流浪这么多年,有关部门没有掌握情况;而要在媒体纷纷报道后,政府才做出这样的举动?此事的发生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
郑杰民说,今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将会越来越好,特别是总理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很重要一点这就要求我们政府,不管面对什么阶层的人,都要一视同仁。”郑杰民认为。
尊严!只有两个字,但是涉及亿万老百姓,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这件事一个人做不完,也做不好,要亿万人一起做,长期做;不仅用语言文字做,而且用实际行动做。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