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10日电
“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个春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温暖了亿万农民的心。
“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国两会上的重点议题。今年涉及“三农”、“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论述特别多,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关注。
巧念“互动经”
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做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陈荣高代表感触颇深,他说,这些年丽水3480个行政村总体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还比较大,许多农民是穷在山上、苦在路上、难在增收上。究其根源,是落后在山区、落后在分散、落后在农村。
怎么办?陈荣高说,巧念“互动经”。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需要从农村大量吸纳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如今的丽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正在逐步形成。陈荣高坦言,城镇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就业和转移问题,不能使农民享受改革发展和城市文明成果,就偏离了正确方向;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保证,没有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经营“县域经济”
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是走上城乡互融、城乡一体的道路。然而,由于产能过剩、用地紧张、生活成本高涨,大城市面临一系列“瓶颈”制约。出路在何方?
朱新康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壮大县域经济。这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
朱新康认为,真正最能提高本土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吸收大量人口,具备多功能的综合承载能力的还是县级市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这些县级市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必然选择。应将此作为城乡统筹、良性互动的桥梁,促进城乡劳动力、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
朱新康代表说,一方面,要把布局在县市区域内的各中心乡镇建设成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把它们培育成农村产业的集聚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民市民化的转换地、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区;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生态良好、风景优美和适宜居住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吸引城市人口前来创业、安家、休闲。
城乡“一家人”
我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这个疑问长期困扰着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林燚代表感慨万分:寥寥数语,却让亿万农民工看到了希望。
林燚代表建议,政府应统一制定《城市居住证制度实施办法》,统一居住证制度的基本标准和内容,要求重点在沿海等劳动力输入地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同时,降低准入门槛标准,只要有正常工作岗位并有一定就业年限就可准入。
如何让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杨成涛代表建议,要出台保障措施,实现农民工在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可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其收入可持续较快增长,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加强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进城就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