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13日电 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中,网购食品更是焦点之一。
“虽然网络购物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网络购物监管也有很多薄弱环节,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车晓端代表说。
目前网络食品销售准入门槛低,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有瑕疵、质价不相符的商品频频现身网络。一些卖家甚至自制食品,且大多不具备消毒、检疫等卫生检测手段,经营条件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
“在《食品安全法》中,没有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者’列为监督对象,但网上销售食品的卖家显然也属于食品经营者。”车晓端代表说。
网购食品虽然问题多,但是具有隐蔽性,难以彻底查处取缔。而且,网络交易多涉及异地维权,有的甚至涉及境外经营者,消费者所在地监管部门不具有管辖权,须向网站所在地监管部门移交,行政成本和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因此,网购食品成为食品监管的新盲点。
车晓端代表建议,对食品安全进行多层次的立法,在《食品安全法》这一部法律基础上,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作为补充,规范网络食品监管。同时,完善协调机制,规范和查处违规行为,对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实施有效打击;明确网站的相关责任,增强行业自律和服务。
车晓端代表说,政府可以设立一个“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门户网站”,通过该网站,人们可以链接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个站点,查找到准确、权威、及时的信息。同时,拓宽投诉举报渠道,提供网购的公共服务和双向服务,加强网上消费指导,使消费者在受到损害后,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将违法线索反馈到有关部门,以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