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除了那些在教室中埋头答卷的考生之外,最紧张的就是在考场外苦苦守候的父母了,一点噪声就可能牵动他们的神经。西安市某考点门外,50位家长在马路中间拉起了两条长达十几米的布条,将学校周边500米的距离堵死,由此引起过路司机的不满。交警说,他们一直在路上疏导,让司机体谅家长们的心情,若路过该路段时,请提前绕行。(6月8日《华商报》)
“一切为高考让路”日渐成为共识,西安市的“让路”举措毕竟还只是囿于公路,大连市则早就“让”到了天上:针对6月7日、8日、9日三天的高考,民航大连空管站塔台管制室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将采取积极申请空域,雷达引导飞机避开大连市区上空。(6月8日《大连日报》)
为了给高考让路,汽车要降噪,飞机要改道。高考面前,好像整个社会都如临大敌。难道考生们的心理竟已脆弱到承受不起任何一点细微的外界影响吗?“人文关怀”没有错,但关怀过度就不好了。
对于考生而言,高考当然意义重大,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方便理所应当,但不应该因此而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干扰到他人的生活。像防治噪声污染之类内容原本就是有关部门日常职责所在,用不着到了高考才煞有介事地提上议事日程。
因为要参加高考,考生们享受着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特殊照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鲜有人问津。但是参加此类考试的考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何等不便,也没有人产生过什么样的不满。其实,无论是从考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还是录取比例来说,“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考生的困难并不低于普通高考的考生,为什么他们能承受的问题,高考考生们就不能承受了呢?难道高考考生就注定要比其他考生享有更多的“特权”?
其实,种种来自衣食住行全方位事无巨细的“关怀”,在带给考生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种莫名的压力。在高考前夕,老师家长们都会教育孩子要保持一种“平常心”。可是整个社会都处在这么一种“不平常”的状态之下,考生们的心理又怎能“平常”得起来呢?很多考生坦言,最大的压力并非高考本身,而是来源于老师家长和社会外界的压力。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你已经拥有了这么好的外部环境,如果考不了好成绩将何颜以对?多年寒窗苦读,学校、家长、社会的极度关注,重负之下考生的心理日益变得异常脆弱。在这样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心理暗示之下,他们往往容易背负上过重的心理负担。
实际上,这种“高考特权”考生们未必领情,而是社会出于过度溺爱的原因而强加于他们的一种“特权”。无论任何时候,让一场考试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甚至是影响到多数人的正常生活,都已经几近于一种病态。参加高考的考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是成人,他们应该也必须有能力去处理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在这场“成人礼”中,给他们以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一样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