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北京观察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 乘风破浪启新程

电视连续剧《解放》剧照。

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剧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崭新航程。

  10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和深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走上了新的征程,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今天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文化体制改革的动议,决不是空穴来风。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形象,只有经济上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在更深处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然而,中国的文化发展水平是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旗鼓相当?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是否与其国际经济地位相称?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最尴尬的问题。

  环顾现实,1万多家报刊,近1万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个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近1000家影视公司……庞大的家底本该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但实际上,这些“资产”却并未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消费渠道不畅、文化权益保障不到位、文化市场秩序混乱、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矛头的最终指向无一不是文化体制的不顺畅。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文化对外贸易上的新问题也摆在了人们眼前:我们长期以来已经适应的“事业单位”,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根本不能作为贸易主体而存在。面对当时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既有的文化体制使中国不仅没有打开国际文化市场的“金钥匙”,甚至连“敲门砖”也拿不出手。纵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面对近在咫尺的国际文化贸易舞台却无法施展拳脚,这其中的尴尬与辛酸成为撬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诱因。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有文化、无市场”,“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这些历史积习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已经到了不得不破、不得不改的时候。

  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改革是不可逆的历史进程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局部的改弦更张,它是中国文化体制和发展谋略的重新布局,是整个中国文化领域的思想大解放,是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利于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观念和做法的颠覆性革命。

  改革是不可逆的进程,它的引擎一经启动,就注定将沿着历史的轨道行驶下去。

  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以及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先行探索。

  经过两年的试点和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终于明确:科学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通过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公平、均等、便利的文化权益;通过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培养一批成熟的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规范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全面的论述和部署,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2009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标志着改革的全面展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的改革,进入决定性阶段。国务院随后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据最新统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有2061家完成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8%,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1600多家,22个省区市实现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按照改革既定的任务书、时间表、线路图,党的十八大之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改革带来的变化将镌入史册

  改革10年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改革10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新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路径、过程。它带来的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文化发展思路的清晰,对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激励、对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10年,政府职能发生了重要转变,文化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正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

  改革10年,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五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改革10年,文艺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景象。各级国有文艺院团打造出《复兴之路》、《梦回长安》、《花木兰》、《月上贺兰》等大批优秀作品。2011年全年生产各类电影791部,电视剧1.5万集,位居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电子书出版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

  改革1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各地通过推动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使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

  改革10年,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目前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已与148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9个。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本网聚焦
  更多...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召开十八大精神专题...
·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浙江省委向老同志传达十八大精神
·记者重访习近平联系点嘉善 如飞驰的高...
·浙江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回杭
·【大会谈】第八期: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
·浙江援疆指挥部集中收看新一届政治局...
·大桥建设者的温暖记忆
最近报道
  更多...
·吴晓青:今年将建440个空气监测点 PM2....
·文化整合迈出关键一步 期待配套政策出炉
·杨扬:体育教师缺编阻碍“每天锻炼一...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贯彻十八...
·和衷共济 同心同行--各民主党派履职五...
·中宣部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中宣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
·中央宣讲团十八大精神首场报告会在京...
代表心语
  更多...
吴菊萍:好人有好报传递正能量
吴菊萍建议,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让好人敢于做好事。此外,她还希望法律能对一些欺诈、不诚信尤其是讹诈行为给予严惩。
孟关良代表呼吁提高运动员待遇
  当前运动人才流失严重,关键问题在于运动员待遇太差,退役后无法安置,他为此呼吁提高运动员待遇。
刘国红:浙江国企民企共生共赢
  “国有企业坚持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赢,显著地推动了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冯亚丽:望为民企提供发展环境
  希望中央能够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图说浙十年
  更多...
通达浙江四小时
诗画江南入梦来
钱塘自古看繁华
楼倚钱塘百尺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