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分析评论 正文
时代思考:国情与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国情决定方略,方略明确使命,中国步入科学发展的新空间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曾几何时,这一质疑成为不少人心头的巨大问号。

  占世界近1/5人口的中国,却仅拥有世界不足10%的耕地。当很多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信息化时代,中国仍然离不开“农”字当头,“民以食为天”始终不能放松。

  金秋十月,玉米丰收时节。走在老家山东莱州的试验田里,“玉米大王”李登海喜上眉梢:如今亩产量达1402.86公斤,再创世界夏玉米产量最高纪录。

  “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十多年来,李登海不断创新推广“超级玉米”品种,让每亩产量增产100多公斤。

  2005年4月,加拿大“蓝色梦想号”货轮将4.3万吨小麦运抵深圳赤湾港,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中国长达26年的无偿援助画上句号。

  十年来,中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取消千年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

  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答案。

  但这绝非一次性回答,毕竟我们还远非农业强国。

  农业发展如此,经济社会发展亦如此。聚精会神搞建设无疑是改变中国国情的重要途径,一心一意谋发展无疑是时代赋予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使命。

  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方式正在显著改变。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遗址,至今仍在升腾煤矸石自燃的缕缕白烟,仿佛是一个历史老人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兴衰--

  十年前,开采近半个世纪的阜新煤矿进入枯竭期,整个城市也陷入了“恐慌”:2000年全市经济增速仅为0.2%,37万产业工人中下岗者就达13万。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新特征。阜新的遭遇折射出中国面临的制约困境:

  “地大物博”曾是古老中国的自豪宣言,但如今的中国,随着人口增加,已经变成“地大物薄”,发展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源耗费巨大,沉重的环境代价如影随形。

  国情在变化,认识在深化。

  基于对发展特征和时代方位的科学判断,2003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从此,“科学”成为发展这面大旗上鲜明的注解。从“快字当头”转为“又好又快”,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治国方略发生了深刻变化。

  十年后,阜新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煤炭比重却降低近1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144天增至337天,煤矸石堆积而成的山头披上了绿装……

  治国方略的转变,成为改变国情的历史契机,也成为使命必达的不二选择。

  从“十一五”首设节能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1700亿元节能减排计划……2005年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

  昔日的“黑色发展”之路正在远去,中国正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已经纳入“十二五”规划,一个整体的绿色生态轮廓正在形成。

  治国方略的转变,使传统增长方式有了新转变,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

  像宁夏石嘴山众多涉煤企业一样,2003年才建厂的常能达焦化公司很快尝到了“来钱容易”的甜头。不过好日子没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又令炼焦行业陷入销路困境。

  困则思变。2010年,常能达公司开始敏锐地将目光锁定开设片碱、碳纤维环保材料生产线。“一年生产30万吨焦炭,产值不过4亿元;而生产500吨碳纤维,产值就达2亿元,关键是销路好,污染少。”公司总经理耿吉祥真切体会着转型的好处。

  治国方略的转变,使民生得以优先,使百姓分享到更多发展的成果。

  2011年的春天,湖北襄阳江垱村72岁的村民孙家英记忆犹新。因胃出血,她住了8天医院,花费了3000多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让孙家英惊喜的是,凭借一张小小的新农合医疗卡,就省去2400多元。

  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

  这是一个不断破解世界性难题的十年:2008年,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1年,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这是一个不断推动国情演变的十年:从大幅提高扶贫标准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城乡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到公民通过网络和媒体表达利益诉求,从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到推动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走向协调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是把脉国情的治国方略,是顺应国情变化的治国之策。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让肩负着一项项使命的中国有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指引,让压缩时空的十年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十八大新闻中心网站将于11月1日开通
·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于2012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
·北京举行十八大安保誓师大会 志愿者达140万人
·北京市动员140万名志愿者参加十八大安保工作

本网聚焦
  更多...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召开十八大精神专题...
·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浙江省委向老同志传达十八大精神
·记者重访习近平联系点嘉善 如飞驰的高...
·浙江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回杭
·【大会谈】第八期: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
·浙江援疆指挥部集中收看新一届政治局...
·大桥建设者的温暖记忆
最近报道
  更多...
·吴晓青:今年将建440个空气监测点 PM2....
·文化整合迈出关键一步 期待配套政策出炉
·杨扬:体育教师缺编阻碍“每天锻炼一...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贯彻十八...
·和衷共济 同心同行--各民主党派履职五...
·中宣部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中宣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
·中央宣讲团十八大精神首场报告会在京...
代表心语
  更多...
吴菊萍:好人有好报传递正能量
吴菊萍建议,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让好人敢于做好事。此外,她还希望法律能对一些欺诈、不诚信尤其是讹诈行为给予严惩。
孟关良代表呼吁提高运动员待遇
  当前运动人才流失严重,关键问题在于运动员待遇太差,退役后无法安置,他为此呼吁提高运动员待遇。
刘国红:浙江国企民企共生共赢
  “国有企业坚持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赢,显著地推动了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冯亚丽:望为民企提供发展环境
  希望中央能够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图说浙十年
  更多...
通达浙江四小时
诗画江南入梦来
钱塘自古看繁华
楼倚钱塘百尺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