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精神富有的基本特征
精神富有的特征主要是指作为精神富有构成要素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教育等,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殊形态。初步归纳为四个方面:
层次差异性。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由于其出身、禀赋、学识、智力、社会角色、社会期待等不同,处在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其内在的精神需求不同,对精神富有内涵的理解、对精神富有的体验及由此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会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精神富有的这种差异性特征源于不同个体内在精神需求的层次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基本层次:一是精神满足层次,即满足基本的精神需求。二是精神消费层次,即满足自我实现与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三是精神愉悦层次,即满足人们对生命、生活、人生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有人认为,中国人在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财富积累大踏步前进、个人选择空间明显扩大而制约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幸福感却明显下降,因此精神富有实现程度在降低。这种情况固然受经济发展与精神富有不同步、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原因的影响,但人们精神需求层次性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幸福感的下降,说明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生活幸福感。部分国家在极低生产力水平下、部分人群在贫困状态下的“精神富有”,只是精神富有的低级阶段。
表现丰富性。精神富有相对于物质富裕而言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是主观感受和客观体验的有机结合,因而其富有程度有较难量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首先,精神富有是深层次的,它无形无状,不易被人察觉和辨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其次,精神富有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它只能通过内心的感觉加以说明。此外,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发展的不平衡也增加了精神富有量化的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精神富有难以量化,但其富有程度仍存在可以量化的一面。在制定精神富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把精神富有的客观衡量标准与主观的感受指标结合起来。
相对独立性。精神富有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这种独立性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精神世界本身是不断运动发展的。精神也是通过自我否定而不断自我运动、发展、变化的。第二,精神世界的发展受物质存在的决定是相对的。精神世界尽管本身不过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性、独立性,或滞后于社会存在,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形态多样性。由于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它不仅涉及社会与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科学文化、精神生活等的状况,而且渗透在规范、交往方式和消费行为中。因此,精神富有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内容上错综复杂。马克思曾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决定其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意图和价值取向,决定着精神富有的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