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陈玲玲: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
陈辽敏:杭州市西湖区法院立案庭庭长
郑初一: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党支部书记
俞复玲: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浙江日报北京11月11日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在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十八大报告将“法治保障”纳入社会管理体制。这一新变化引起我省代表的普遍关注。
代表们认为,“法治保障”的提法表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将向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意义深远。
转作风——从用权到讲法
【报告亮点】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浙江实践】
去年底,我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发布《关于征询被考评单位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意见的公告》,邀请社会各界给11个设区市政府、44个省级有关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挑刺”。近年来,我省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代表建言】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这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管理法治化,进一步为基层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明确了方向。”陈玲玲代表说,这就要求政府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决不越权和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在这方面,龙湾区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如构建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依法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进一步压缩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等。
作为一名政法系统的工作者,陈辽敏代表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新提法。“法治保障,可以看作是依法治国理念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她说,以往,少数地方采用强制性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不仅和依法治国理念不相符合,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法律法规对社会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制裁,用更理性的思维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
对此,郑初一代表也有同感。他认为,眼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部门采用简单化、随意性的行政执法方式造成的。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应该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在法律授予的权限下管理社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