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30家有证的禽蛋加工企业被叫停生产,无证的企业继续排查。南昌县质监工商等部门眼下的联合行动虽然有利,但却难掩公众对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的遗憾。环保、安监、食品安全、市场秩序、企业管理,为什么一些地方的行政执法很难发挥有效作用?在安庆,石油化工是工业支柱,该市也是安徽省唯一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在南昌县,年加工禽蛋3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15%。如此的背景下,对于地方执法部门来说,面对企业的违规违法,无法有力的执法背后,是因为执法权限小导致的不能管,还是因某种利益导致的不想管?这样的疑问不仅出现在这两个地方。
同样是环保领域,今年河北沧县原环保局长邓连军面对污染导致地下水变红更是语出惊人。
邓连军 原沧县环保局局长:
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
解说:
今年6月,本是安全生产月,各地却连发恶性生产事故,而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面对本台记者,为什么执法人员会存在腰杆硬不起来、手硬不起来的提问时,也真实表达了目前安监执法所面临的困境。
黄毅 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
目前我们的执法环境也很复杂,包括地方存在的一些保护主义,包括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一些腐败问题,包括在事故发生之后,相关人员说情,为责任者开拓这些问题,都会对执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的干扰。
解说:
除开这些重大领域的行政执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也令人警醒。
“中国式过马路”近万人被罚·浙江
市民:
闯红灯就闯红灯了,要你们管。
执法人员:
你刚才是不是闯红灯?
市民:
我宁波以后都不再来了。
执法人员:
那你闯红灯对不对?
市民:
我哪里知道闯红灯。
执勤警察:
你过来这边,你过来你过来,你也过来这边,还翻过去?你过来,过来过来。我让你过来,过来过来,小伙子,过来过来。
主持人:
刚才的短片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执法的领域,一个是环保执法的领域,再有一个是安监执法的领域,还有一个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交警执法这么一个领域。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先说这个环保执法的领域,我们一直以来就说这个地方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叫做“没有牙齿的老虎”,他们想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掣肘的因素在制约着他们。比如说有人就非常明确地说,你们管能管到什么程度,因为你们地方的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甚至都是由当地的这个纳税企业大户在给你们发,怎么管?所以在执法的过程中,这个手段他们到底有没有,怎么有?
王锡锌:
其实如果说从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手段来说,首先手段上应该说是比较弱的,我们现在无论是从环境保护法还是像其它专门的立法,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等这些法律的规定来看,环保部门它的确有一些监管的权利,但是这些监管的权利据我了解主要的是罚款,还有就是责令停止这种违法的排污行为。罚款是用得比较多了,我们刚才看到有许多地方的环保部门可能有一些罚款,但是罚了款对于排污的行为所能产生的治疗,或者说这种制止的作用应该是比较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执法的手段比较弱,这就会导致有的时候不能管。
但更多的时候就是您提到的不想或者不敢管,因为实际上地方政府的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地方财政的收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既是环保部门的这些官员想管,地方的领导可能也会为地方经济发展等等这些原因、这些理由来进行所谓的干扰和阻止。
主持人:
王教授,刚才我们举了一个例子,环保执法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其实在各个领域,可能在执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种种的难,你觉得造成这种难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另外要破解这种难,到底他们在执法的手段上,有没有可以去利用的地方?
王锡锌:
这种难应该说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规则的方面,比如说中国有大量的环境保护的立法,当然安监的立法等等这些都是有类似的情形。这种规则的制定可能没有有效地考虑成本收益,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违规者、违法者他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即使有这个所谓的执法制裁,它的成本依然低于守法的成本,这个就是规则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地方保护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环保安监等等这些执法,他都是执法权在地方的,但至于不达标的企业、排污的企业,地方有可能是利税大户,这种利益的关联性,使得我们执法在体制上很不顺。因此未来要想突破,我觉得其实一个是规则上,我们必须要赋予这些执法部门,有更强有力的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让他们长出牙齿,另外一方面,还是让执法部门有真正的有独立性和中立性,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未来我们加紧要考虑的出路。
主持人:
之所以跟您探讨这个问题,如果长期这些问题是存在的,比如说执法的效果打折扣,那么必然他的形象也会相应地打折扣。这样长久下来,这个问题不断去积累而不去解决,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王锡锌:
这个结果一方面使得一些很重要的监管领域造成监管的失败,比如每天看到雾霾,呼吸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我们的地表水、地下水等等被污染,它带来的后果是整个公共生活的质量,会因为执法的失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方面,就是在经济的和物质的方面。另外从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方面,如果执法的折扣越来越大,当然会对执法部门的形象,甚至是对法的权威性都会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主持人:
好的,谢谢王教授。刚才我们关注了手段之困还有方式之困,接下来我们再去关注一个,就是如何去保障,当我们说行政执法要依法的时候,他依法的过程中,什么能够给予他保障,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面对眼下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怎么办?今天上午最高法召开了一个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与若干问题的解释》。来自最高法的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强调说,“之所以公布这些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旨在强化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有效配合,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
以最高法此次公布的议题典型案例,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为例,涉事企业在2009年9月就已经被福建省环保厅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彻底整改。但是来自行政部门的警告,并未给企业形成压力,整改措施没有到位,最终在一年后引发了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而这一事件,也应该是地方环保行政执法孱弱的一个最直接的反应。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表示,此次司法解释公布正是要通过降低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方便行政部门执法、减少执法成本。
而来自环境保护部政法司的别涛也提出了今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途径。一是组织环保执法人员掌握最新两高司法解释,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移送。二是要建立与司法机关的执法信息交流机制。三是创新司法鉴定模式,需要鉴定、分析、监测的案件,在监测数据被认可后,要移送司法机关作为证据认定。
再看看最高法最近一段时间的行动,6月12日,最高法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审理的非法、违法生产案件背后的失职渎职及权钱交易、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等腐败行为,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联想到近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提及地方保护主义、腐败等问题对安监执法造成的影响和干扰。最高法的这一通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为安监执法减少阻碍。
而在上个月3日,最高法还发布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这一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司法解释,其最大特点就是从严从重,判实情、从重罚,解释除将食品相关犯罪都归为食品安全犯罪,原料违法及可定罪外,还对食品监管渎职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规定其行为应以食品监管渎职罪定罪处罚,不再适有法定刑较轻的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危害食品安全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从严从重打击渎职犯罪。环保、安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的确需要提速。
主持人:
在刚才的短片中我们关注的是一个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序连接的问题。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就是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可以移送司法机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情况并不很多,那怎么能够使这两者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
刚才我们说行政执法还有刑事司法之间,现在最高法有一系列的规定,您觉得如果他们能够有效衔接,对于行政执法的这种顺利程度,您觉得有没有帮助?
王锡锌:
我觉得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规定,对于提升我们行政执法的力度强度,还有有效度,应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使得行政执法的人员和司法的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的共享,如果这种信息共享能够比较有效,未来对这种行政执法的相关问题的联手解决应该说是比较有效的。
第二个方面,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双方都知道这种移送的条件怎么样把握才最好。
第三个,能够使得两种制度,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能够做到无缝对接,这就使得不仅仅有办法,而且可以是有法办。
主持人:
王教授,我最后想请您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您看现在我们今天探讨了一系列的困,破解现在行政执法的困境,您作为一个学者的角度,你的建议是什么?
王锡锌:
这么短的时间化解这么大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第一个是让法能够更多地体现民意,如果民众支持应该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在执法上一定要考虑效果。第三个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将各种资源都能够整合到这种执法的落实上,因为很多其实是有法,但是怎么落实才是巨大的问题。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王教授,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了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有方式之困、手段之困还有保障之困,这一系列的困惑和困境,使得行政执法的效果打了折扣,也使得相关的部门的形象也打了折扣,由此可见,要解决一系列的困境,首先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一个制度的设计。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
最后节目还剩下一点时间,有一个提示,今年高校的毕业生将近700万,我们的节目为您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叫做就业有“位”来,希望为您找到一个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个平台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了很多单位包括企业的大力的响应支持。最后想提醒的是,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各位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希望你们能够经常关注这样的一个节目,也许通过我们的节目,你可能找到你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今天的收看,再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