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文化纳入到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强调了准入机制、优胜劣汰、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以及非公有文化企业发展等问题。
目前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相关的法规政策建设还比较滞后,目前还欠缺发展的成套政策体系,尤其缺乏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其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还有待完善;三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四是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缺乏。
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我准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尽快出台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尤其应尽快制定与完善文化资源的使用、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投资融资、财政税收和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激发国有文化企业活力,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议建立全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核算制度,及时准确地开展文化产业统计核算数据分析研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第三,对民营文化企业敞开大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第四,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朝高新技术方向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第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依托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实用性文化人才,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崔 佳整理)
运用法治方式 改进社会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 李仁真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妥善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将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作为一名法学教授和司法行政工作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法治方式改进社会治理,并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妥善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首先,要发挥法律在分配社会资源、确定社会关系中的应有作用,加强法制保障;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的难题;同时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二是注重源头治理,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创新社会治理重在抓源头,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络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建议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基层司法所指导下,以村(居)委会为依托,整合司法所干警、村(居)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面向人民群众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并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多方参与、共同作用的综合治理机制。
三是实现城乡统筹,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政府应当坚持统筹城乡、强化基层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和协调力度,通过促进律师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延伸,推进城乡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居联络点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场所及基层村(居)普法阵地建设,强化乡镇、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广泛性、可及性、便利性,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两会准备了两个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 方 方
一个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提案,另一个提案是呼吁加快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
今年全国两会,我将围绕经济建设提出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提案,另一个提案是呼吁加快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
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短短几年,人民币国际化前两步已基本完成,即人民币“走出去”,在境外存留和“走回来”,境外人民币回流内地。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要考虑进入第三步,实现境外循环融通。如果离岸市场仅仅依赖“回流”机制,虽然能暂时缓解离岸人民币的投资出路,提高资产收益率,但会抑制离岸市场长期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境外投融资主体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提高离岸市场人民币“体外循环”的吸引力。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和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加大人民币境外循环融通过程中,香港大有可为。
建议未来政策上可从两方面突破,一是增加境外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香港人民币资金池目前已经超过1万亿,这个规模依然不够大,呼吁放宽港人每日兑换人民币两万元的兑换上限。二是积极设计投融资产品扩大广泛使用性。未来可考虑开展境外人民币融资等新形式,扩充渠道,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是我近几年来在两会上一直提出的提案。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雾霾环保压力加深,加快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更有必要性。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其核心理念是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碳排放可控机制。由中央设定一个总指标,然后将指标下放到各地区,从省到市、再到县。随后地方政府就把指标落实到各地的大企业身上。此外,市场再附以指标买卖机制,达不到控制指标的企业必须到其他地方或企业买指标,而超额完成指标的企业可以将多出来的指标拿出来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建立这一市场,不仅有利于市场机制推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同时,建立具有广泛性、权威性的国家级交易市场也能在国际碳关税谈判中占据主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本报记者 李永宁整理)
给民营医院平等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眼科医院院长 何 伟
建议尽快出台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医疗的管理细则,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办医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平等政策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助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前,我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
国家医疗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是增加卫生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据权威部门统计,2013年,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到全国医疗机构总数量的43.24%,而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份额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
我国民营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着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受限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备、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发展面临信任危机等诸多发展问题。尤其是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产权制度不明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未能同等享受国家给予公立医院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等问题,应该作为国家下一阶段医改的重点问题予以关注。
建议尽快出台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医疗的管理细则,逐步完善社会力量办医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平等政策。同时应科学规划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保证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发展空间。
应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医疗市场,促进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应积极引导动员社会资金兴办民营医院特别是非营利性医院,重点保障人民群众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联合、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应明晰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产权关系。推进实施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和民办营利性医院的分类管理制度。建议取消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制度,赋予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法人属性。
目前,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与公办医院不对等,应该对符合地区规划的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给予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切实减轻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纳税负担,逐步建立财政对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长效补助机制。
(本报记者 何 勇整理)
倡导“设计、施工、产品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 秦升益
建立工程类项目“设计、施工、产品一体化”制度,实行一体化招投标、一体化管理
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一次大会上,作为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我怀着满腔的热情递交了几份提案并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关于进一步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梳理建立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引导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提案》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及时办理和答复,所提建议得到推广和落实,我感到十分欣慰。
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研究,今年全国两会我准备提交《关于建立工程类项目实行“设计、施工、产品一体化”制度的提案》。
目前,我国工程类项目建设大致遵循这样一个流程:首先是建设单位形成投资意向立项,然后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进行施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批通过后,到招标办组织办理产品供应商、施工方的招投标手续,最后工程建成后由质监和安监部门验收。这样,一个工程下来,设计方、施工方、产品提供方是三个不同的单位,互不关联。由于施工方决定产品的选购,往往先考虑的是节省成本,导致设计方要求的产品不能应用到工程上。如果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出现设计方、施工方、产品提供方三方的互相推诿和互相扯皮,难以查清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现有体制机制制约了设计方、施工方、产品提供方不能有机结合,互相割裂;另一方面,目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施工企业自持“财大气粗”,更有甚者工程建设层层分包,施工单位有时为了利益偷工减料,从而最终导致工程的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遇到甲方抢工期,施工很难实现原有设计意图,进而根本无法做出优良的工程。
建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建立工程类项目“设计、施工、产品一体化”制度,实行一体化招投标、一体化管理,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