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2014全国两会 > 最新消息 正文

解读《报告》 浙江经济和企业迎来绝佳创新环境

2014年03月06日 02:54: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备受关注的数字之一,今年设定的目标并未出乎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料,维持去年7.5%左右的增长预期。同时提出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这也是“合理区间”这一经济学术语首次写入《报告》。

  作为经济大省的浙江,维持与去年相同的7.5%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意味着什么?浙江又可以在这个大背景下,获得哪些利好?我们邀请了“钱报智库”的专家进行解读。

  经济增长

  报告原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浙江经济发展有新空间、新动力,也有新压力

  一组经济发展的指标和目标,内涵更为丰富了,凸显了以人为本和民生,并不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在数字层面。例如强调“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以往的表述是与经济增长同步,那就只是针对GDP增速,而“与经济发展同步”则涵盖了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环境等更多内容。

  因此,可以说尽管增速目标的7.5%这个数字与去年相同,但是根据《报告》的表述,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都与过去不同。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换挡期,发展动力也进入了转换期。

  应该意识到,制定这样的经济增长目标,包括提到“合理区间”,是充分考虑到了国际经济震荡复苏的大环境,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长期性,也兼顾到了从中等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

  对于浙江而言,可以从《报告》中读出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动力以及新的发展压力。《报告》中指出,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也明确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对于浙江民企来说,传统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壁垒正在逐步下降,开放的垄断领域将为浙江民企提供更大的舞台,这是新的发展空间。

  《报告》中“三个1亿人”等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表述,简政放权、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等深化改革的举措,以及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内容,则给浙江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调结构中明确提出了“进退并举”、“向雾霾宣战”等举措,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浙江经济和浙江民企是新的压力。但倒逼机制之下,充分认识、有效应对,长远而言对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绝对利大于弊。

  科技体制

  报告原文: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浙江民企要更多引进高端国际科技人才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作为东部沿海先发地区的浙江,自2008年就进入了工业化发达阶段,比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了10年左右,浙江面临的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与环境压力更为严重。目前,浙江的比较优势已从劳动、资源等低级要素向资本等要素转移,但由于缺乏技术比较优势,使浙江产业面临着传统产业式微、高科技产业难承继的现象。从未来看,浙江更需要突出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快“实施创新强省战略”。

  首先,要紧紧盯住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浪潮,大力推进新工业革命。以“民营企业家”牵手“高端国际科技人才”,促进民营资本与国际先进技术的结合,加大引进世界先进的科技项目并加快产业化。

  其次,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加强全社会科研成果与信息的共享。同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再次,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突出大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作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此外,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各项配套改革,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更好制度与政策环境。尤其要注重“进退并举”。制定科学产业政策,在扶持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淘汰与转移产能过剩产业,为新兴产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创新升级

  报告原文:

  “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创新大省”浙江,需要多元融合的复合型创新

  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在全国一直都位列前三,专利增长速度也一直靠前。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发明专利占比却不高,应用也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浙江尽管从专利数量上来看算得上“创新大省”,但其实创新基础并不扎实。

  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与这次《报告》中强调创新的核心位置不谋而合。站在浙江来看,未来经济发展更加需要创新,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的后劲,提升经济效益。

  如何创新?《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等很多具体的做法。对于浙江而言,需要的是“多元融合的复合型创新”。

  浙江企业并不缺乏单项创新能力,但缺乏系统的整体创新优化能力。技术创新固然是基础,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也是重要手段。最近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款软件引发的关注,就是绝佳案例,没有这样营销、管理等创新,再好的技术创新也无法快速普及和推广。

  浙江手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两大创新,但是仍然缺乏一个让人静下心来自主创新的氛围。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家都能静心、专心、热心地强化自主创新,必然能形成远期的全面创新优势,浙江制造再展雄风需要企业现在就开始埋头创新。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黄晶晶 编辑: 虞飞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