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铮王宇刘羊旸
两会开幕以来,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的精彩表述以及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发出的真知灼见,汇成了振奋人心的两会好声音。
这些反映过去一年成就的好声音、对机遇挑战精准把脉的好声音、以深化改革为主旋律的好声音,让人强烈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中国信心。
开局好前景更好
——信心来自在困难与挑战中稳中有进的好成绩
“开局良好,前景更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用简短的八个字,回应了有关海外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他强调,7.7%的发展速度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横向比较是最快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接近30%。
“去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大、挑战之多、形势之严峻,是近年来少见的,但最终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增添了全国人民未来发展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说。
“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实现了重大创新,前瞻性和系统性大大提升,使得我们对发展更有底数、更具底气。”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既分析了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又提出了“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科学方法;既诠释了“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又作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部署,大家感到大有希望。
“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农业越来越有搞头。”6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骄傲地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去年村里人均收入突破7万元,大家觉得有奔头,好些在深圳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改革,广大群众对中央的政策越来越支持。”
挑战大机遇更大
——信心来自庞大内需和转型升级
“我们零售业商机巨大。”全国人大代表、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董事长郑晓燕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这表明内需将在拉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郑晓燕认为,无论是报告中提出的信息、养老消费等新热点,还是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消费增长有充分想象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做了一个比喻: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哪怕一个冰棍只卖1毛钱,一人一年吃一个冰棍就有1.3亿元的市场。这么庞大的人口支撑的市场,在世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的提出,更是增添了代表、委员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思路一变天地宽,不要总是盯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成本,而要看他们变成市民后带来的需求。”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市长李晖看来,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核动力”。
作为一市之长,李晖细细算起农民工进城落户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推动:农民工变成市民后,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其余的通过市场租赁或者购买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一笔庞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再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也无法开发利用好。当前,随着各项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的明显制约,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不掌握核心技术问题越发凸显,转型升级既成为一道难过的坎,又成为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
“转型升级要靠科技创新来推动,我们有基础、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说,中国科大与合肥市合作,成立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改革难度大红利更大
——信心来自全面深化改革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活力和动力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靠深化改革添信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为两会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及改革,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成为贯穿政府工作的一条“红线”。
“下一步发展靠什么?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中国民间资本力量巨大,要把它好好用起来。”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把问题抛给另一位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多少?民间投资占多大比例?
张晓强回答说,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多万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63%。“发改委不光要把国家的钱用好,而且要把社会的钱用好。”陈东征直言。
“民企可以通过产权市场、股票市场、股权投资基金或战略投资者方式,参与国企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对于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基本想法是“一企一策”。
改革成为时代最强音,改革开拓广阔新天地。“通过改革释放活力,通过创新转型升级,把这两条做好,中国经济必将大有作为,未来一定更加美好。”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和信息技术的领军人,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市值已经超过200亿元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对未来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