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领导面对面)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杨维成张涛李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正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天津如何前行发展?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我们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实干苦干,加快美丽天津建设。”面对问题和挑战,黄兴国坦率直言,“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发展活力不足”,天津“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排头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天津今年将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领域改革、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等。
“简政放权”是天津深化改革的“当头炮”: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2013年,天津先后四批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市级审批事项由495项减少到382项,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审批事项及权限94项,向各区县普遍下放73项。
进入新的一年,天津“服务型政府”形象越来越清晰:年初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
“该放的完全放开,该管的严格管住。”黄兴国说,我们要切实转变“审批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审批”的错误观念,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重审批轻管理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越位、错位的权力还给市场,剪掉束缚发展的绳索。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黄兴国说,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人民群众既要吃上放心的食品,又要喝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对城市发展来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不是科学发展。
黄兴国说:“我们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科学治污,对环境违法问题零容忍,为广大人民群众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不久前,天津以法律形式划定了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面积约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25%。生态类型分为山、河、湖、湿地、公园、林带六种,按照生态保护重要程度分为红线区与黄线区。
“美丽天津是天蓝、地绿、水净的天津。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过日子,保护好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责任。”黄兴国说,我们要铁心保护,铁腕治理,铁面问责,使红线成为不能踩、不能碰,更不能逾越的“高压线”。
上月底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总体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要求,为天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黄兴国说,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双城记”,在促进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京津冀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去年以来,天津与北京、河北签订了合作协议,天津与河北省的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津秦高铁开通运营,津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联合开展滦河水源保护,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天津积极主动借重用好首都资源,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去年,天津口岸进出口货物中,来自北京、河北的超过三成;吸引内资到位额中,“京资”比重逾30%。
“天津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举措、更加优良的服务,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黄兴国说,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联动发展中,天津将立足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重点做好基础设施、产业、要素、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工作,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任职天津市市长以来,黄兴国注重从制度层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白。
黄兴国说,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核心,以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为重点,坚持制度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就是为了推进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些年,天津坚持用“制度加科技”的办法管人、管权、管钱,加强对审批权力、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廉政勤政工作机制,推进清廉政府建设。
“做好政府工作,关键在队伍,关键在作风,要抓好业务工作,更要抓好作风建设、廉政建设。”黄兴国说,我们制定了“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廉政勤政谈话提醒机制和公务人员行政效能明察暗访监督机制”,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自己挖疮疤,自己揭短儿,让政府公务人员时刻有压力,保持责任感、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