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2014全国两会 正文

五水共治·温州水头样本 一家皮革厂的转型之路

2014年03月07日 15:05: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地处浙南的温州平阳县水头镇,被称为“中国皮都”。这个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小镇,生产的里革、皮带、宠物用品,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现在,每个水头人都会骄傲地告诉你,“全世界每5条皮带,就有一条出自水头。”

  但是,皮革产业的繁荣,带来的却是巨大的污染。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同年9月,又被浙江省列为全省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之一。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当地政府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不惜牺牲GDP和财政收入”,铁腕治水。

  10年过去,水头治水是颇有成效的。“水基本不黑,空气中基本闻不到臭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兆进的皮革企业,从一家污染严重小作坊,到如今拿到中国皮带业唯一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余年的发展,因为治水,这家企业经历了怎样痛并快乐的转型之路?

  加工一张猪皮,产生一吨污水

  黄兆进今年46岁,他于1991年开始创办的奋起皮业有限公司,现在是全国最大的皮带生产商之一,年产皮带1500万条。

  这家工厂,是和两个亲戚一起合资办的。说是工厂,最初,它只不过是一个小作坊。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样的作坊,水头镇有上千家。“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转鼓(制革工具)。”平阳县环保局水头分局局长包良锋说。

  “我的作坊,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米,只雇了5个人。”黄兆进说,“搭一个木头架子,上面盖上油毛毡,就算是厂房了。”

  如此简陋的生产方式,产生的污染是惊人的。如今,黄兆进也不避讳自己和众多同业者所造成的“罪过”。“当时只求产量,不求质量,污染什么的,更不在考虑范围。”黄兆进说,一张猪皮,经过“脱毛、脱脂、铬鞣、染色”等几道工艺,“能产生一吨污水。”

  最开始那些年,这些污水,就这样直接排进了附近的鳌江。江水一路向东,将下游的水域也一并污染了。

  曾因环境差,外商不愿留宿

  黄兆进公司大楼大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荣誉牌,其中最新的一块,上面写着“中国驰名商标”。能拿到这个称号,黄兆进的企业,在皮带业中是独一家。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公司能有如此的发展规模,黄兆进一半的功劳,归之于治水。

  “以前外商来考察,我都提议,能否就在附近找宾馆住下,以便第二天继续谈判。”黄兆进说,对于这个建议,几乎没人同意,“那个时候的水头,河里的水是黑的,散发着恶臭。空气中,也是一股皮革的味道。别说是外商,就连本地人都不想待。”

  2003年8月,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成了全国热点。政府决心铁腕治污,“企业要进行整改,整改没完成,就不准开业。”很多不合格、工艺低下的制革作坊,也因此倒闭关停。

  “本地产的皮革原料断货,我想要做好品牌,要么从国外进货,要么提高制革工艺,减少污染。”黄兆进说。

  2013年以来,水头镇坚决斩断了从生猪皮到成品皮的前端制革工艺,全面取缔制革过程中污染最重的铬鞣环节,水头镇正从单纯的重污染制革生产,逐步转向多元的轻污染皮件生产。

  一开始是政策逼着企业转型,后来企业为了打造品牌,自己也会主动转型。“大家都在转型,就是比谁转得快。”黄兆进说,“如果没有治水的压力,我们转型也不会这么快。”

  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拿到“中国驰名商标”这块牌子,黄兆进生产的皮带出厂价,相比治水前,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

  企业带头,捐款治水

  “2013年,因为治水,是水头变化最大的一年。”在水头镇,记者在很多人口中听到了同样的一句话。

  “水基本不黑了,空气基本闻不到臭味了。”一位从深圳回乡探亲的老水头人黄剑琼说。

  在“五水共治”的号召下,黄兆进也开始反哺家乡。他召集了多家皮革企业,大家一起为治水出力。“我们先出一点钱,做出几个样本,其他的人看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才有积极性做好接下来的治水工作。”

  黄兆进做这些,也是有“私心”的。

  “我的企业要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内部文化,还要融入家乡的文化。”黄兆进说,他的家乡曾经也很美,现在要通过治水,重新变美起来,这样,他的企业才有进军世界一流品牌的“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黄兆进还在筹建一个实验室,针对皮革后期处理工序进行深度研发。“不仅不能污染水源,还要利用好水,让企业环境和水环境都好起来。”

  我做企业20多年,企业想要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引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对有关环保、经济方面的信息,尤其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宣战”。

  抛开办企业不说,我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一名出生在浙南水乡、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现在,我办厂了,如果我的企业能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扩大效益,这本身就是为治水工程出力。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通讯员 黄剑萍 本报记者 王益敏 编辑: 王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