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钟巧花 罗炼)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市长陈昌旭在提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话题时表示,“煤海”毕节市要下决心关闭小煤窑,“坚决不要流着污水、冒着浓烟、飘着雾霾”的项目。毕节的经验,对于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毕节是贵州省人口是最多的市,该市是一个煤矿大市,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
“贵州省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523亿吨,通过专家论证的,其中有280多亿吨在毕节,也就是说毕节的产量占了全省一半,所以是名副其实的煤海。”陈昌旭介绍说,“毕节既然有了这么一个资源,自然而然地就会开采,应该说开采经过了‘阵痛’阶段,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毕节的小煤窑非常多,1995年的时候初步统计达5000多家。”
“我们对小煤窑的关闭和整顿工作下了决心,从1995年的5000多个到2006年的595个,历经十来年时间,数量减少很多。”陈昌旭表示,毕节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正是从关闭小煤窑开始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对毕节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毕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欠发达的资源富集区,体现为:资源富集型、经济滞后性、生态脆弱性、环境敏感性、社会复杂性、致富迫切性,所以要规避“资源诅咒”。
“因此说从关闭小煤矿入手,恢复森林植被等等,都是符合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要求,也正确处理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实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便利选择,应该坚持下去。”谷树忠说。
陈昌旭对谷树忠的话深有体会。他透露,毕节要做一个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希望能做到零排放。
“我们要做的产业,必须得保护生态环境,所以,首先要有最新的环保理念、用最新的技术;其次要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把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陈昌旭表示,在立足于资源、依赖于煤矿工业的同时,更要跳出来做新兴产业。举个例子,城市遭遇雾霾,城市汽车多,尾气排放量大,从国家战略来讲,就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们招商引资,不要饥不择食。坚决不要流着污水、冒着浓烟、飘着雾霾的项目。”陈昌旭坚定地说。
据介绍,毕节市作为珠江主源头和长江很多支流的源头,在国家层面是最先实践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14.9%上升到现在的40.03%,土壤侵蚀量比过去减少了一半,为两江生态文明的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