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但是因为这是中外记者招待会,还得请翻译做一次翻译。”这句亲切、友好、随和的“家常话”来自2014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现场,总理对《金融时报》记者用流利的中文提问表示欣赏。
在记者们继续提问的时候,总理稍后又连续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英国路透社记者的中文提问给予积极评价。“你的中文就更标准了,但是还是需要再翻译一次。”、“我确实很佩服你们这些驻华记者,能这么流利地说中文。”
总理在一场记者会上接连对三位外国记者的中文予以好评,这在历次记者会上从未有过。在人们的印象里,总理答记者问的现场是严肃的,但总理接连三次对外国记者的中文提问给予好评,无疑让现场的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如果观察今年的全国两会,在很多答记者问的现场,都有为数不少的外国记者用流利的中文提问。这一现象,不仅让参与两会报道的人惊讶,也让关注两会的人感到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外国人现在都在学中文、用中文,而且能说得这么好!
这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它却反映出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大国作用,而且在文化领域彰显出一个大国和文明古国应有的内涵和底蕴。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和中国高校学习中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工作、生活、旅游、交流,也是对“总理三评”更为生动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