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京闭幕,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等。
10点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如约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从失联的马航客机到中国金融风险,从中国与周边关系,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及至外交、民生保障、反腐等诸多问题,李克强均坦诚以对,常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释政府工作,回应经济社会热点。
[关键词·马航事件]
“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放弃搜救”
李克强说:“昨天我还和在前方的中国一艘搜救船船长通话,请他们尽力再尽力。我们对卫星图像上发现的一些疑点,也在尽力地进行辨认。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搜救!对于中国的航班安全工作,我们一直不敢放松,人命关天啊!”
[关键词·深化改革]
“30多年前,起早贪黑还吃不饱”
李克强回答中国日报记者有关深化改革的问题时说,去年以来国务院开了40次常务会议,其中有30次是研究改革相关的议题,即使是其他议题我们也是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推进的。其基本取向那就是让市场发力、激活社会的创造力,政府尽应尽的责任,让人民受惠。
他说:“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农村作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
李克强在谈及上任一年最大挑战时表示,要说去年最大的挑战,那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
李克强强调,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只要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
他表示,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要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李克强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有关简政放权的提问时说,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李克强表示,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放权,某些人权就少了,放宽准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有的一些企业可能会有压力。但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关键词·反腐]
用法治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
李克强说,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零容忍。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对于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些领域,比如像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的转让等,我们要全面审计,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关键词·中国经济]
“我们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
李克强在回应美国记者“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7.5%”的猜测时说,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当然,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李克强说,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李克强说,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我怎么愿意看到金融产品违约呢”
李克强表示,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我们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
他说:“我两会期间参加一个代表团的审议,有来自银行界的代表问我,是不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至于你问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我怎么能够愿意看到呢?但是确实个别情况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不能总出口鞋袜、衣帽、玩具”
李克强指出,推介中国的产品,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当权益,这是作为中国总理份内的事。在去年访问中东欧的时候,他曾经跟他们的领导人说,“如果你要建高铁、核电,在同等质量下,用中国的装备可能是建设最快、成本最低的,我有这个底气。”
李克强说,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当然这也需要,但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
李克强说,“还想通过各位,向中国企业转达一句话:你们可是要尽力啊。我们对中国装备作出了承诺,可不要让这个承诺落空啊。”
[关键词·民生保障]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李克强在谈及解决群众基本住房问题时说,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在这方面,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棚户区政府心头之痛
李克强指出,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戴着棉帽、穿着棉衣,这可以说是政府心头之痛。所以今年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战雾霾严惩伤天害人
李克强在回答有关雾霾的提问时说,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我们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
[记者会花絮]
记者凌晨开始排队,但没去年早
虽然今年的金色大厅为媒体准备了726个座位,但仍旧一票难求,不少媒体为了能抢占“有利地形”,选择早早在大会堂门口等候。今年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日本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他们从凌晨就开始排队。7点整,排队记者数量已达300人,待到7时40分入场时,不少媒体直接冲了进去,如愿抢到前排的座位。
今年的记者相对于去年李克强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显得更加理智。据大会堂的警卫人员介绍,去年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前夜就有记者占位守候,最早的是在前晚22点就开始蹲点,“有媒体凌晨2点就来了,但也只排到了第7号”,排队人潮持续了几乎一整晚。现场记者回忆起入场情况时表示,“门口就像一个大球在往里挪动,相机都要挤飞了”。
今年金色大厅的服务更加人性化。一大早空腹来抢座记者惊喜发现,今年金色大厅不仅新增无线WiFi,还在旁边澳门厅为记者准备了精美早餐,让等待不再枯燥。
总理三赞外媒记者“中文好”
今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在提问的15家媒体中,有9家是境外媒体,其中,前5个提问机会,有4个给了外媒。此外,金色大厅主席台上总理和主持人的名牌,首次在中文下方标注了英文。有记者认为,这些细节是“更开放的表现”。
在回答记者提问中,李克强三次称赞外国记者中文“很流利”。第一次是回答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总理表扬说:“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第二次是称赞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你的中文就更标准了。”听完英国路透社记者的提问后,李克强更是发出了感叹,“我确实很佩服你们这些驻华记者,能这么流利地说中文。”不过对于国外记者频频用流利的中文发问,李克强还是不忘补充道,“这是中外记者招待会,还得请翻译做一次翻译。”
新华社记者点评说:“总理在一场记者会上接连对三位外国记者的中文予以好评,这在历次记者会上从未有过,这无疑让现场的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如果观察今年的全国两会,在很多答记者问的现场,都有为数不少的外国记者用流利的中文提问。这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它却反映出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今年中外记者的提问,不少网友表示“不过瘾”,外媒的提问基本中规中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注马航客机失联进展以及中国的开放政策,英国《金融时报》则关心“金融和债务风险”,而其余外媒提出的也大都是些往年问过的常规问题。有网友表示,原本希望在“加时”阶段有好问题提出,但荷兰媒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问的中欧贸易、社会保障问题均没给大家带来惊喜。
起身后又被追问两个问题
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总理站起来将要离开现场时,又回答了两位记者的追问。一位香港记者问,今年会有新的惠港政策出台吗?李克强说,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事,我们都会去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接着又有记者追问可否谈谈这一年的感受体会,李克强风趣地说:你这个问题太大了!
美女翻译曾是温家宝首席翻译
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李克强身边的美女翻译张璐其实是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常客”。
张璐出生于1977年,2000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曾是胡锦涛与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
2010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张璐作为翻译出现,这也是5年来首次起用女翻译。2011年,因在总理记者会上现场流利地翻译温家宝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张璐受到了众人热捧,当时的微博点击率甚至超过了刘翔。有翻译家表示,“每年两会最难的翻译之一就是总理的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张璐每次都会做大量且充分的准备。
2010年在母校外交学院举办讲座时,张璐介绍了翻译窍门。她说,为了给温家宝做翻译,她提前认真收集并学习了温家宝2003年至2009年答记者问的视频等资料,并整理了温家宝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句和成语。张璐说,自己在2009年一年里多次跟随温家宝出访,经过多次翻译之后,她对温家宝的讲话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她在记者会上的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晨报记者舒晓程
[专家点评]
我的感受就是“实在”。15个问题,从治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到住房等一些民生问题,应该说涵盖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主要问题。总理对所有的问题都是非常实实在在地、实事求是地做了准确的回答,应该说通过新闻媒体满足了老百姓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准确地阐述了政府的思考和政府的立场,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实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
李总理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勇于面对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对整个行业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既是总理的表态,也是我们金融监管部门的一贯要求,我们会在这方面认真地贯彻落实。
——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闵路浩
我听了李总理的答记者问,有两点很深的感受。一是干和说的结合,我觉得这一次的答记者问不同于去年,去年更多是新一届政府就任之后向社会公众的承诺,而这一次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一年之后的回顾。这次答记者问当中针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李总理既是基于未来的一种表态,也是对去年一年工作的总结,所以可以看到当中很扎实的部分就是对过去工作的梳理,既是向代表们的报告,同时也是向社会、向记者的宣示。二是非常生动,这是李总理答记者问当中的风格,我觉得这里面语言非常生动,贴近老百姓,让大家能理解,有很多事例,比如谈到越南东盟,有很多亲身的体会,这样一来就拉近和记者、公众之间的联系,这是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国家行政学院政府法治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杨伟东
(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