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朱江月和婆婆一起擦拭公公的遗像。
对朱江月来说,孝贤是一种习惯,婆婆去世后,照顾邻居的老人们,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婆婆看到儿媳妇每天忙里忙外,常常会尽自己的能力,帮朱江月做点家务。图为婆媳一起做来料加工。
为了符合老人的口味,朱江月每天变着花样做菜,每次吃饭时,总是夹些婆婆喜欢的菜给老人家吃。
他们家血缘关系复杂,但谁也没把谁当外人;他们家齐心协力,从贫困慢慢走上富裕之路;他们家逐渐成为空巢老人的“爱心驿站”,谁都爱上他们家坐坐、聊聊天。这是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塘源口乡塘源村的一户特殊家庭,三代人及三兄妹的血缘不同,却温馨、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1975年,22岁的朱江月嫁给了毛善文。不久,儿子毛一鸣出世。一家人简单幸福着。然而,好景不长。1978年的一场意外事故,夺走了毛善文的生命。那年,朱江月只有25岁。毛全富老两口中年丧子自是悲痛万分。婆婆舍不得媳妇走,可让风华正茂的媳妇守寡,心里也过意不去。朱江月清楚两位老人的想法,经过慎重思考,她决定留下来服侍两位老人。
朱江月一门心思照顾公公婆婆的事情,在当地传为佳话,吓倒了一批追求者,也为她引来了一段好姻缘。1979年,柴珠本退伍不久,对朱江月的情况略有耳闻。初次见面,朱江月坦诚地向柴珠本表达了照顾公婆、不外嫁的想法,请他慎重考虑。柴珠本深为朱江月的美好德行和高尚情操所感动。1980年,柴珠本顶着“好子不招亲”、入赘寡妇等社会舆论压力,告别父母,与朱江月走到了一起。共同挑起毛家的生活重担。
婚后,家里添了两位新成员:儿子柴小敏和收养的弃婴柴丽敏。几十年下来,因放不下老人,朱江月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当两个儿子上学时,家里经济负担加重。不得已,朱江月决定外出打工。没走两天,家里打电话说公公身体不适,朱江月又匆匆赶回家。后来,她和丈夫一合计,打算在家里开个小卖部,既能贴补家用,又方便照顾公婆。这下家里就忙了。朱江月进城进货时,婆婆忙完家务兼营业员;公公与丈夫既负责种田,又当编外饲养员,养猪、养鹅、养鸡。家人里虽没有具体明确的分工,但大家都能自觉地去忙这忙那。一家人勤劳的双手,使得家境日臻富裕。1988年,他们家率先在当地新造了一座二层楼房,引得村民们阵阵羡慕。
谈起柴珠本,朱江月充满感激。她说,没有柴珠本的宽宏大度,就不可能有这个温馨、和谐的特殊家庭。
作为入赘的外地人,柴珠本在人生地不熟的塘源村,凭着真诚善良的为人,在村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1983年担任村委委员,1986到1998年间担任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至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来,他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为山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如今,朱江月开的小超市成为村里空巢老人的“爱心驿站”。曾生病在床的空巢老人毛钦富就受到过朱江月一家人的悉心照顾。村里77岁的低保户王秋爱、73岁的杨妹文等老人都喜欢去她家晒晒太阳、聊聊天。朱江月帮她们洗头、梳头、按摩、捶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朱江月一家大抵就是这样的大同生活了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