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展望2017,如何研判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啃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等等。围绕这些重要话题,中国经济时报策划了“前瞻2017中国经济”系列报道,即日起分别从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房地产市场、国企国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业供给侧改革等八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解读。敬请关注!
(资料图片)
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潘英丽
在经历了2016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较大的一年之后,2017年的中国供给侧改革会是一番怎样的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2017年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说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动年,那么2017年我国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赵锡军: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的起步年,也是决定“十三五”规划进展是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年。这一年,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多不确定事件,国际“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欧债危机持续、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预期不断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急剧变动等,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再加上恐怖活动使国际环境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而在国内,从年初开始就面临着金融市场的波动,特别是股市和外汇市场的震荡幅度较大,再加上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民间投资放缓等等,也面临着较大挑战。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通过宏观政策调整,特别是在启动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制度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方面作出努力。比如,为了让企业运行创造较好的商业环境,全面铺开“营改增”税制改革,同时对房地产调控、稳定预期、投资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到了第四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逐步走向稳定局面,甚至部分呈现出向上的积极态势。
我认为,2017年国际国内环境无论是稳增长,还是促改革,都比2016年更为复杂和困难,将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将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在挑战中我们如何发现新的机遇?
赵锡军:挑战可能会来自美国。主要原因包括美国的重心将向经济倾斜。美国自从里根政府后,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全球化协调、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等方面,对国内经济领域的投入较少,加上由于各种制约,国内经济改革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但是现在,美国政府新组建的经济内阁意味着开始专注于经济建设,增加了经济投放的精力和资源。美国本身就是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者又是规则的制定者,优势比我国明显,因此,将给我国带来经济优势方面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新动力的培育先行一步,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优势。比如,尽管目前核心技术相对美国少一些,但专利申请已经超过了美国,并且特朗普班子成员以传统产业居多,他们和新产业的关系刚开始修补,还需要些时间。在新动力的形成和培养发展方面,我国应利用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动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很多新思路,强调和介定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发挥工匠精神的新要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核心任务
中国经济时报:与往年相比,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赵锡军: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核心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其中营商环境和财税体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营商环境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财税改革则是降成本。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的思路看,首先要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的区间,稳就业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证传统产业不影响增长速度的同时,通过学习借鉴、兼并重组、升级换代等办法获得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是寻找新动力。如何把那些在2016年已经培育出来的一些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与扩大,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我们看到,全球都在发掘和培育新动能,新一届的美国政府也开始转向经济为中心。如果说我国在传统产业改革还有一些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的经验,那么对于新兴产业则都没有经验,并且在有些创新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这就要求为创新企业的新动力提供良好的生态成长环境,让新旧动力转换成核心动力。
要把企业家看成全球战略性资源
中国经济时报: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结合越来越紧密时,将出现哪些新的力量助推国家发展?
赵锡军:在全球配置资源中,中国企业家也在全球化,他们已成为前进中的资源。也许企业家个人是有国籍的,但他们发挥才能的空间没有国籍。我国在引进世界跨国公司的同时,其他国家也在争取我国的跨国企业。
当中国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的跨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就变成了全球性战略重点资源,他们将影响国家资源配置。国家需要新的意识,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才能把握好这一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在新思路的引导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赵锡军:我认为,2017年国际国内环境将比2016年更为复杂,无论是稳增长,还是促改革,都面临着比去年更困难的环境,“三去一降一补”将会更加深入推进。针对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情况,将投资成本大、质量差、过剩的中低端产品,通过结构性改革,向质的方向倾斜,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以弥补高质量产品不足的情况。
前两轮改革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和基本消费品的供应不足展开,目的是做大供给的数量和规模,解决全体老百姓的温饱和基本生活问题。而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提升基本消费品的供给质量,做精做细;二是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量,给百姓提供基本保障、满足百姓精神和心理需求、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前者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新产业发展;后者则涉及到医疗、教育、社保、住房、就业等更复杂的民生问题。
这就决定供给方面的改革要改变以往的农产品和消费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形成更加灵活的市场化的市场供应方式,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国际市场。同时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更多的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原创技术和产品。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提供激励政策与成长环境。
-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锐意推进改革 服务群众职工
- 经济基本面支撑 人民币汇率走稳可期
- 中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远超欧美 德国媒体为何这么说?
-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改革,让生活更美好——从群众获得感看浙江各类改革落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