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当全国吹响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安徽省各地以前所未有的精力投入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责任,各地扶贫工作气象一新。
快过年了,贫困户过得怎样?这一年,生活有哪些变化?对于扶贫工作,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永远是最有含金量的成绩单。临近新年,记者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泗县,倾听贫困户讲述他们眼中的“这一年”。
干部有干劲、企业有动力、群众有盼头,在泗县,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牛栏鸭舍、企业车间、贫困户家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扶贫脱贫新气象。通过创新务实的政策设计、先行先试的办法举措、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泗县激活了全县扶贫大棋局。
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
产业扶贫,为扶贫拓空间增后劲
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在各项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的带动性最强。在泗县草沟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条集养鸭、孵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肉鸭产业链建成,带动了当地近两百个贫困户就业创业。
于凤阳
50多岁的贫困户于凤阳就是其中之一,在进入镇里肉鸭养殖基地工作之前,他一直靠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挣钱,苦累不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难揽到活计。家里有老父亲要赡养,妻子生病又欠下债,日子过得很辛苦。今年,老于经村里介绍,到肉鸭养殖基地喂鸭子,加上清扫鸭舍、捡鸭蛋,每月能挣3000元。“比建筑工不知轻松多少倍,关键是看在家门口,每天干完活,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于说,这份工作,让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肉鸭产业不仅解决了老于一个人的生活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建起来后,每个环节都需要用工,能带动一批像老于这样的贫困户。“咱们屠宰车间有900多名工人,90%来自草沟,其中140多个是贫困户。除了在厂里就业,还带动一批农民搞肉鸭养殖,给厂里配套,又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强英公司负责人说。
“有产业,才有岗位,单靠政府救助,财政吃不消不说,也不长久。只有有了产业,才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有钱赚。”草沟镇党委书记魏本林说,肉鸭产业发展起来后,不仅镇里在外务工的老百姓纷纷回乡,还吸引了其他县的务工者,激发了镇里的活力。
除了龙头企业带动,在政策鼓励下,乡间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成为扶贫急先锋。贫困户张文成是屏山镇富民农业联合社的帮扶对象,通过劳务入股,可以拿到他看护大棚收入的40%。劳务入股是该社理事长杨维富在扶贫中探索出来的方法,“以前我们给贫困户发死工资,大家没有动力。劳务入股后,大家拿多少钱直接与大棚收成挂钩,现在不用我们说,大家都非常用心。”今年上半年,单一季西瓜,张文成就挣到3200块钱,这让老张尝到了甜头,也更有劲头,有事没事就到大棚里薅薅草,精心照管自己棚里的蔬菜。
在富民合作社,像老张一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还有11户。在泗县,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上享受政府的优先支持。“我们希望把有限的扶持资金更多地用到带动贫困户、履行社会责任的经营主体身上,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县农委主任王猛甫说。
今年,泗县还发力电商扶贫,通过电商产业园,免费开展电商培训,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在网上开店。农产品上电商需要卫生许可、流通许可,让贫困户自己在网上卖农产品并不现实,泗县鼓励合作社、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统一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在电商上销售。其中,碧云天家庭农场的黑花生销售,就让63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7200元。
“产业兴、地区富,才能带动更多贫困人口,给予贫困人口更多保障。”据泗县县长王法立介绍,泗县将贫困村串联起来,规划了南北两条产业扶贫示范带,投资4.02亿元打造18个各具特色的种养加扶贫产业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132人,发展产业为泗县扶贫开拓了空间、增强了后劲,“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才能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闯出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的新路子。”
企业扶贫有动力,贫困户脱贫有意愿——
社会扶贫,整合各方资源“滴灌”帮扶
在泗县的两天三夜,记者见到了许许多多由于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的人,他们不甘于“等靠要”,正在政府的帮扶下,用勤劳的双手,积极改变生活。
彭果
在大庄镇曙光村,小伙子彭果憨厚老实,像许多村民一样,彭果起先和妻子一起在常州打工,挣了钱回来盖了二层小楼,正当夫妻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时,彭果的妻子忽然患了一种罕见病,其后几年,到各地求医占据了他们所有的生活,光医药费就花了20多万,夫妻俩打工挣的血汗钱全投进去不说,还欠了20多万的债务。但彭果不仅对妻子不离不弃,等妻子病情稳定下来,就张罗着重整旗鼓,让家里重新过上好日子。
由于妻子生病离不开人,彭果决定在家创业。他听说养野鸡挣钱,就到蚌埠学习养殖技术、购买了鸡苗。村里帮彭果办了特殊养殖许可证,还帮他申请了5万元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在村里的支持下,彭果的野鸡养殖棚很快建了起来。彭果还在家门口开了家小店,县里邮政局听说了,给彭果送来了电脑,免费为彭果接入系统,将快递站点设在了彭果的店。如今,彭果的小店红红火火,野鸡也开始小批量销售。说起未来,小伙子黝黑的脸上漾起笑,“现在国家政策好,我有信心,一定会再过上好日子。”
在彭鲍村,记者又见到了仝萌,每次见到她,记者都会被她娇小身材里蕴藏的坚韧能量感动。仝萌28岁时,丈夫从建筑工地上摔下,腰部以下瘫痪。因为不想连累仝萌,丈夫提出离婚。倔强的仝萌不愿意,说“离婚的事,你不要提了,这家以后我来养。”从此,仝萌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她自己一个人种了7亩地,为了贴补家用,又开始养羊。时任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听说了,自掏腰包,送来六只待产母羊,如今仝萌的羊圈里已经有40多只羊。仝萌的家虽然简陋,但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连她养的羊都比别人家的干净,尽管羊圈就在家后,却几乎闻不到什么味道。
尽管仝萌一家已经在去年脱了贫,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依然享受扶贫政策。今年,在村里的牵线下,仝萌用贫困户的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了村里的养牛合作社,每年能拿到5000元分红。种地、养羊、合作社分红,加上丈夫的重度伤残补贴、公公的低保,一年能有两三万收入。
在泗城镇,自从承包了县农委捐赠的2个大棚,胡万侠就一天到晚在这里忙活。胡万侠的儿子是聋哑人,儿媳由于车祸下肢瘫痪,家里过得异常艰难。在村里的技能培训下,胡万侠的儿子开了理发店,每年有1万元的收入。今年,县农委又捐赠了两个大棚给胡万侠,教她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年净收入超过2万。“上一季种的是芋头秧,两个大棚一共挣了1万多,这一季种的是大蒜,现在市场价挺高的。”胡万侠说,这日子有盼头!
防臭、除汗,还保健,泗县传统的“中草药布鞋”成为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当地鞋企天和公司整合传统工艺,开发了中草药手工布鞋产品,并将手工纳底工艺教给贫困户,由他们在家完成。“我们已与30个贫困村签约,带动500多户贫困户参与草药布鞋手工制作。”企业负责人李丹凤说。
彭鲍村贫困户胡昌霞就是其中一员,她每天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纳鞋底,“一双18元,一天纳两双,一个月可以挣几百块钱贴补家用。”胡昌霞说,村里还为老伴安排了保洁员工作,两项收入加上低保,让老两口吃穿不愁。
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泗县出台了多方面奖补措施。在泗城镇,贫困户丁素梅和老伴养了20头羊,最近他们的“惠农补贴一卡通”里多出了3000块,原来这是县农委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发放的奖补金。
“扶贫不是发钱,而是给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脱贫、甚至致富,才可持续性。”王法立说,泗县通过平台打造,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创业机会,“现在在泗县,最明显的感觉是全社会都动起来了,企业扶贫有动力,干部扶贫有干劲,贫困户脱贫有意愿。”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
健康扶贫,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看得起病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这句话绝不是一句口号,在农村,大多数家庭都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就泗县来说,因病致贫人口占49.06%,几近半数。
如何让百姓少生病、不生病、看得起病,泗县在健康扶贫的体系构建上走到了全省前列。看病不花一分钱的民生愿景已经在泗县贫困户中率先实现。
“这次犯病总共花了1900多块钱,但是医院一分钱都没要。以前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不敢上医院,现在再也不怕看不起病了。”李张妹是泗县屏山镇屏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屏山村卫生室整洁的病房里接受治疗。她拿出自己的“健康脱贫工程医疗服务证”,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拿这个“红本本”来看病,就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看病不花钱。
因为患有慢性病,李张妹要常年看病吃药,这让本就没有什么收入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从今年开始,泗县对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实行财政兜底保障,李张妹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发愁。
据泗县卫计委曹飞主任介绍,泗县在省“351”医疗兜底政策的基础上,实行贫困人口看病财政兜底,“也就是说,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县财政每年增加700多万元,对贫困人口剩余的合规医疗费用全部实行兜底保障,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就医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当然,为了防止过度医疗,杜绝财政浪费,泗县在有序转诊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机制,“医院经过评估认为可以出院,但病人拒绝出院的,延长的住院费用由病人自己承担。另外,严格评审医疗费用,如果发现医院过度医疗,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承担。”
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还得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李张妹说,以前看病要去县里,现在犯病了基本都是在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看。
在很多人眼里,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人才缺乏,但泗县屏山镇卫生院,却颠覆了记者对乡镇卫生院的印象,这里不仅有标准化手术室、温馨干净的产房、还有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县级医院标准,基本的手术在乡镇医院就能完成,费用比城市医院低得多。当然医院只有颜值不行,更要有软件。医院在多举措吸引人才之外,建立县医院专家团队包保乡镇医院制度,下沉医疗资源。在每个科室还设置有满意度评测装置,让病人现场给医生服务打分,测评纳入绩效考核。记者看到,来这里看病、体检的村民人头攒动。
屏山卫生院
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得进行健康干预,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泗县大力开展“健康小屋”建设,依托村卫生室,建立村民体检平台,开展健康宣传。还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室,其中,针对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在家庭医生签约中,县财政为每个贫困群众代付服务费用,由县乡专家团队和乡村医生包保联系,为贫困群众开展精准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省里提出,泗县要争做全省扶贫开发排头兵,先行一步。近年来,我们着力补齐工业、基础设施、县域经济短板,通过这几年扶贫打下的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如期脱贫。”王法立介绍,今年泗县将实现1.25万贫困人口脱贫、25个贫困村出列。全县将围绕一个如期脱贫目标,实施创业、就业、兜底“三大工程”,激发资源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活力”,加强基础设施、基本技能、基本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啃下脱贫硬骨头。(记者彭旖旎)
- 中消协:双11七日无理由退货情况良好 成功率96.7%
-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电商法尽快修改并出台
- 四川凉山扶贫从娃娃抓起 超73万学生享免费义务教育
-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科普扶贫 三驾马车助力老乡精准脱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