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的一支科研团队受到舆论的关注。在西湖大学有这样一间实验室,名为“固态离子学”课题组。这个实验室从博导到博士生,全员90后。这个团队里,有国际顶尖专家,研究方向也属于领域内“塔尖”级别。这样一支元气满满、冲劲十足的创新生力军,为何落脚西湖大学、落脚浙江?有的科研人员以前跟随北京的资深院士做研究,现在转而投身刚刚起步的年轻博导团队,他看中的又是什么?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正是浙江强劲的“创”能力和越来越完善的人才政策、人才生态,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青年才俊前来一展身手。
读懂青年科技人才对“浙”里的向往,不妨先从西湖大学说起。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学,而是我省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重大科创平台,正是浙江整个科创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了这些新型大学、实验室等平台,人才就有了“家”,就有了可以“筑美巢、下金蛋”的那棵茂盛梧桐。这些年来,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的建设,到“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打造,再到六大省级实验室的横空出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正是这些世界级的科创“硬件”,不断塑造着我省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省创新综合能力,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
不仅硬件出挑,给人才卸包袱、让青年才俊挑大梁、打造健康的人才生态,也体现出浙江引才育才爱才的“软”实力。西湖大学的这支90后团队,正是我省灵活、科学、高效的人才机制的生动写照。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活力强的地方集聚。尤其是青年人才,他们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只有20多岁,杨振宁获诺贝尔奖时只有35岁,天和核心舱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2岁……青年才俊们有蓬勃的创造性张力,有踏实勤奋的实干精神,需要的是宽松宽容的环境、良好的创新生态、科学的评价机制。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政策措施还是着眼于管,青年科技人才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才能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近年来,我省创新“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不设门槛、充分赋权,压实责任、限时攻关,以成果论英雄;实施“鲲鹏行动”、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等,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团队和人才,全力建设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接下来,伴随着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的深入实施,相信“浙”里的人才工作理念、机制、方法、能力将不断迭代升级,大力引育人才、珍惜爱护人才、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的氛围有望更加浓厚。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英才的涌入,期待有朝一日,“浙”片土地将真正产出有国际影响力、对整个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原创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