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民政部消息,12月30日,200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总结回顾2005年民政工作时指出,中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李学举说,2005年,是社会救助大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重点建立和实施各项救助制度,加快推进体系建设。减灾救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和应急救助能力。广泛开展以防灾宣传、自救常识,提高公众减灾意识为主题的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重病、重残和“三无”人员等特困人群得到重点救助。
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在继续规范和实施农村定期定量和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同时,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日趋规范,供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扎实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开始试点。建成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信息网络,制定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助政策,流浪儿童保护性救助得到加强。
据介绍,2005年紧急转移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576万人次,救助受灾群众近1亿人次。城市低保人数稳定在2200多万左右。农村低保对象达到600多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数超过320万。定期定量救助农村特困人口900多万。农村医疗救助人数940多万,帮助特困人口进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医疗救助试点的市(区、县城)达1155个,救助人数达110多万。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0多万。
此外,19个省份出台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综合性文件。加大了救助资金投入,健全了基层救助管理和服务网络。社会救助工作进入了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制度运行的轨道,绝大多数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