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试验样品的来源不够科学严谨,记者在这份实验报告中注意到,所有的受试者均为这家口腔医学院的在校学生以及本院职工。据胡纯贞医生介绍,这次实验就是找来160名实验者,然后发给他们每人一只牙刷、三只牙膏,三个月之后对他们使用的效果进行第一次检测,6个月之后,对他们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第二次检测,就据此得出了“能有效地减少牙菌斑,预防和减轻牙龈炎”的疗效报告。
事实上,这些参与实验的人有没有使用这些牙膏,有没有按规定进行刷牙,胡纯贞医生表示,这只能靠参与实验的人的自觉。那么这6个月中的两次检测,是否就能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呢?对此,负责此次临床实验的胡医生也承认,这样的实验是不理想的。她表示,(真正的)实验其检测频度等都有待加强。
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环节几乎都不受控制的实验,最终却得出了这样一个认证陈述词:对多种口腔致病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有效地减少牙菌斑,预防和减轻牙龈炎。作为临床试验的负责人胡纯贞医生向记者承认:这样的认证词是“夸大”的。
四、是什么让全国牙防组舍弃公信力?
全国牙防组认为,他们之所以非经批准,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认证,是为了推荐好的口腔护理产品,帮助中国老百姓更好地进行口腔卫生护理。但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却发现,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得出的结论自然也让人打个问号,那么这样的话是怎么登上牙膏的包装盒的呢?
在全国牙防组认证产品之一的雪豹公司,董事长童渝告诉记者,他们在包装上的词是经过了全国牙防组同意的,并不是企业自行添加上去的。而企业使用认证词的目的还是为了推广自己的牙膏,牙防组之所以给企业盖章认证,两者之间是有经济关系的。
2003年实施的《国家认证认可条例》明确规定,认证机构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资助;但在雪豹公司和全国牙防组签订的协议书中却写着,雪豹公司自愿资助全国牙防组每年10万元人民币。虽然写的是自愿,但企业透露,这其实是认证的条件。记者问:“如果不给10万元会怎样?”童渝说:“他们(牙防组)就不给我们认证。”
那么每年这10万元钱都汇到了什么地方呢?牙防组指定的又是什么账户呢?记者在雪豹公司找到了三张汇款单。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向一家彩印厂共汇入24000多元钱,还在2004年10月向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汇入了3万元会议费。
雪豹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国牙防组经常在各地有这种活动,一会儿到广州,一会儿到上海,他们会提前告诉公司,然后公司再把钱寄过去协助搞活动。
事实上,全国牙防组向几家认证企业总共收取了多少赞助费,这些钱又是怎么花的,张博学教授曾经说,这些经费都是经过审计的,而且有专门的审计报告。但是是谁进行审计的,审计结果又是什么,至今都是一个谜,全国牙防组也没有向公众公布关于审计的任何消息。
主编张凯华
记者王立平
摄像毛云李徐胜陈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