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有200户797人,绝大部分是壮族,2001年农村常见的水牛在这个西南山村就只剩下3头,如今仅剩下1头。村里人打趣说:“现在牛是当宠物养,以后小孩要看牛只能去别村看了。”牛的消失见证了下渌村农民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农村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历程。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下渌村人也种龙眼,也是满山遍野的龙眼。但种下龙眼树后要6年才开始挂果,而且产量很低。为了改变现状,村党支部通过广西农学院教授的指导,从1990年开始引导村民用嫁接的方法种龙眼。
1992年,韦世林等4位村民率先种上的20亩龙眼开始挂果,1993年产量就达到了7500公斤。那年,龙眼的市场价达到每公斤24元,韦世林他们每人赚了近4万元。从此,下渌村的村民开始念起了他们的“龙眼经”。
1998年以后,龙眼的价钱开始下跌,村党支部及时带领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又先后引进了芒果、砂糖橘、香蕉等水果的名特优品种种植,并引导农民走持续发展的“养殖-沼气-种果”生态模式之路。
满枝头的硕果也是一大旅游资源。2003年,下渌村人看准了城里人的休闲需求,开发出“农家乐”旅游项目:春可看花,龙眼花、荔枝花、芒果花、青枣花……从夏天一直到冬天都可以摘果,龙眼、黄皮、荔枝、芒果、砂糖橘、大青枣……今年到现在才三四个月,有的农户就已经赚了三四千元了。
现在,下渌村农民人均年收入3000元,家家户户耕地、喷农药、运输等都是机械化,以前农村常见的水牛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武鸣县城厢镇大皇后村三面环水、水美田肥,村民喝的是本村牛奶场产的鲜牛奶,住的是宽敞的楼房,出门开的是摩托车;他们白天到村企业上班,晚上可以上村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咨询室学习或休闲。然而,就在十几年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800元。说起这一切变化,村民都说:“全靠村党支部这个‘车头’带!”
近年来,大皇后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村里的养殖业。如今,全村养鱼面积近100公顷,人均产鱼1吨,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鱼村和“万元塘”村,产品远销云南、贵州等地,并引进企业,养殖水奶牛、“三黄鸡”等,多种养殖并举。
“种养稳村、工业富村”,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大皇后村党支部又以租赁、承包、出让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大胆引进老板和鼓励村里能人兴建村办企业,全村有400多农民进入村办企业务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三四千元。
2005年大皇后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家家户户有摩托车,大部分农户住上了楼房。
在农村党员的带动下,武鸣县13个镇、218个村(居)委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经济。村民日子好过了,不仅可以从容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且可以参加村里大事的决策。
翻开下渌村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本,有关村民议事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村民韦林清说:“村的大事小事都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不说投资几百万元承包1400亩搞‘生态乐园’这么大的事项,就连合作医疗报销这样的小事村民也都清楚。村委会这样民主办事,群众放心。”
如今,每年的“三月三”歌圩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游客参加。经济发展、生活富足,武鸣县的农民用歌声和舞蹈与各方朋友分享好日子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