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官员、无良学者和行贿商人组成贪腐“铁三角”
新华网专稿:英国《金融时报》23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应该全力击破腐败“铁三角”。文章摘要如下。
2007年开局,中国开征土地增值税,显示其对调控过热的房地产的决心。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已经出现粮油等民生要素的显性涨价,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越发突出。中国只有继续坚决反腐,才能防范经济畸形过热。
腐败间接引发涨价
2006年秋天以来,中国大中城市面粉、食用油大幅涨价。有人说是海外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有人说是粮食期货赔本造成。但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普遍上涨的深层原因,乃是中国腐败势力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币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中国人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一些支出来为腐败埋单。中国粮油的大幅涨价,表面上看是数字的微小变化,但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粮食涨价一成,就意味着储蓄资产相应贬值,通货膨胀苗头出现,怎么说都是中国百姓的灾难!粮油的价格膨胀,是中国老百姓在为贪腐势力的腐败利益来埋单付账。
宏观调控确有必要
这种恶性的粮油涨价,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正在暴露,也正好验证了中国政府着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前几年,大量地方腐败官员不计后果地大幅扩张投资,房地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政府进行调控理所当然。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即使在强力调控下,通货膨胀还是再度探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那就是宏观调控遭遇到腐败官员、无良学者和行贿商人组成的贪腐“铁三角”———为了小集团私囊罔顾国家和人民利益,导致宏观调控措施不能完全见效。
举一个中国举国热谈的例子。中国房价高涨,可以说是腐败惹的祸!开发商的土地获得,基本上是由供应方垄断的;购置土地的款项和营建物业的资金,主要都来自融资。在中国,开发的融资又主要是和银行有关。银行,同样带有强烈的垄断色彩。再加上开发过程时间长,而且牵涉的审批流程长,要盖数百个公章。一个地产项目由筹备到最后卖给消费者,历时两三年之久,无论是卖地的官员、融资的银行以及审批的部门,贪腐势力都有机会层层伸手。开发商打点这些腐败势力的费用,又会一分不少地打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尤为其甚的是,随着房价上升,开发商收益增加,贪腐势力对于地产项目的灰色收益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以前三五万元能办下来的手续,很可能官员的胃口已增加到十几万几十万。而且贪婪之心如同蛇吞象永无厌足,这样下来,层层加码,房价焉能不涨。同时,为保私利,面对调控政策,贪腐势力想方设法地敷衍拖延。阳奉阴违之恶果,不仅仅是老百姓总等不到房价合理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当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当地吸收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而国家为了其他必要的生活性支出比如平抑基本物价,就只能增发货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可一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国家民族之祸。
压抑官员寻租冲动
对贪腐官员来说,他们天然有着“卖”和“买”的冲动。因为他们只有在买卖之中,才能寻租。最适合卖的就是土地和国有股权。因为这两宗物品,标的金额大,涉及法律复杂,行政审批的权力很大,特别适合从中牟利。所以,大凡中国贪腐官员,在卖地和卖股权方面特别积极,近年揭发的很多大案都是和土地交易腐败以及MBO(管理层收购)问题有关。贪腐官员除了卖地卖股权,还都热衷于投资,盖大楼、盖广场,上马大项目。如此热衷的道理也是同样,因为通过搞大项目,贪腐官员又能雁过拔毛、上下其手,获取腐败的收益。
解剖房地产业狂热暴涨之谜,就会知道,贪腐官员一日不严厉整肃,地方以及部门打着改革幌子的盲目扩张冲动就一日不能遏制,中国经济的危机因素,就会越来越多。腐败势力在中国日益嚣张,某些群体对腐败行为不以为耻,甚至有“学者”鼓吹这就是市场经济,这是严重颠倒黑白。事实上,对任何健康和有尊严的国家而言,有两个基本观念是相通的,那就是爱国和反腐。中国政府唯有透过反腐,才能排除中国经济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