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陕西省石泉县,千方百计节省行政开支,关注社会事业,努力构筑困难群众救助体系,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城镇居民困有所济,乡村居民弱有所助
根据陕西省政策,城镇居民中不享受社会保障的90岁以上老人可以得到生活保健补贴。但在石泉县,受益于去年启动的“孝心工程”,70岁至89岁的城镇无社保老人也开始享受财政补贴。
“去年10月开始,政府每月给我50元钱,看病买药、买煤取暖就有了钱。”今年73岁的代腾惠老人说。代腾惠是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居民,老伴已去世,独自居住在一间出租房里。记者近日采访她时,她一边烤着炉火一边说,孩子生活也不富裕,没有多余钱给我,有了这50元钱,日子好过多了。
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绪贤告诉记者,在城镇居民中,像代腾惠这样的老人,没有劳动收入、没有社会保障,生活非常艰难;去年9月,他向县长王彪写信反映此事后引起了重视。当年10月份开始,县上决定由财政出钱,给全县600多名70岁至89岁的城镇无社保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保健补贴”。
拿着“生活保健补贴”存折,79岁的王秀英老人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拿过公家的钱,没想到老了,政府能像发工资一样每月给我钱。”没有子嗣的77岁老人彭定思说:“赶上了好社会,是我的福气呀!”
去年以来,石泉县的困难群众不断得到政府的救助:城市低保标准由130元提高到145元;农村低保全面展开,累计发放资金166万元;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成46个安置点,集中安置“五保户”443人。
记者在石泉县城关镇井岗村看到,去年7月建成的安置点,已成为12名“五保户”集体居住的“温暖之家”。每个人分配一间房,分隔成卧室和厨房,单独的活动室可以看电视,还配有洗衣机和热水器。
农民看病也“报销”,孩子上学免书费
如果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石泉县池河镇双红村村民张辉东一家人的日子,可能快过不下去了。张辉东去年不幸患上肺结核病,住院治疗花费了1.8万元,好在张辉东当年交纳10元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根据规定“报销”了其中9400多元医疗费。张辉东说:“全家人忙乎一年也挣不了9400元,这笔补助真是‘雪中送炭’呀!”
石泉县去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每人每年交10元钱,各级政府配套40元,农民看病可以按比例报销,最高可以报销1.5万元。石泉县共有农业人口15.27万人,去年有13.8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交纳基金138.5万元,受益群众实际报销了医疗费575多万元,农民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书费、杂费全免光,背起书包上学堂。去年秋季开学起,石泉县在国家政策免除杂费的基础上,决定拿出财政资金160多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曾溪乡初中学生王义安曾因经济困难辍学,去年秋季开学时,学校通知“书费不用交了”。当初难以相信,如今满心欢喜。王义安的父母表示,娃娃赶上好时候了。
政府职能一转变,“穷财政”也有作为
记者在石泉县看到,县委、县政府大楼年久失修,许多办公室的电脑都是“二手货”,县上主要领导的车辆大多都是旧车。
石泉县财政局局长李斌说,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事业,是石泉县优化财政支出的努力方向。石泉县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加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每年可用财力大约是1.4亿元,保工资、保运转要支出1.2亿元左右。如何把有限财力用到“刀刃上”,石泉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是“行政开支能省则省、救助困难群众有钱就花”。
去年以来,该县行政公用经费比上年减少支出10%,建设性、投资性支出大幅压缩,而用于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就业及再就业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500万元左右,而直接用于救助困难群众的财政资金达300多万元。
县长王彪表示,公共财政的阳光更要关照困难群众,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即使在石泉这样的贫困县,只要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合理、公平地分配财政资源,就能够筑起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