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资料图片)
近日,一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采访的记者发现,在他驾驶途中,很多小学生在遇见车辆时,都会立刻停下脚步,双脚并拢,行一个庄严的少先队队礼。
惊讶的记者连忙拿出相机将这些“敬礼娃娃”们拍了下来。翌日,一篇名为《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的报道在当地报纸和网络上发表,立刻引起了读者和网民的热议。
黄平县:敬礼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
黄平县教育局局长李晓应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中小学生向过路车辆敬礼是该县在2004年后推广的一种礼仪方式。其目的首先是保护学生上学路上交通安全,其次是教育学生把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李晓应说:“归根结底,倡导中小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据李晓应介绍,黄平县200多所中小学共有学生6万余人,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伤亡。
“贵州路况特殊,路面窄,弯道多又陡,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每年都看到有学生因为交通事故伤亡,我们特别痛心,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因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黄平县向公路沿线30所中小学推广向过往车辆敬礼的举措。
“2005年,这30所公路沿线学校的共2万学生已经将‘向过往车辆敬礼’变成一种习惯”,李晓应说,“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推广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伤亡”。
李晓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向过往车辆敬礼在确实保证了学生们安全的同时,也得到了本地区和外地旅游者的正面反馈。
“通常,司机们在看到学生敬礼后都会轻按喇叭或轻轻地挥下手,这也是一种文明的传递”。
针对近两天网上的热议,李晓应坦言黄平县教育部门也正在对此进行反思。
李晓应坦诚地告诉记者,网上的争论自己看了很多。尽管网上评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尊与人权,但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特定背景与环境。
“当初倡导学生敬礼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主动避让车辆,但并不是要‘百分百敬礼’,我们只是宣传、教育和引导,没有行政命令和强制措施”。
李晓应说,看到网上的议论,黄平县教育部门深感压力,同时也在思考:学生该不该向过往车辆行礼,学生安全能不能通过其他方法得到保护。
事实上,“敬礼娃娃”并不是黄平独有的现象。在贵州省的大山深处,很多常年走山路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遇到车辆时,都被要求向车辆敬队礼,以达到让司机注意减速行驶的目的。“敬礼娃娃”首先在铜仁地区兴起后,被贵州其他地区先后推广;现在,记者在遵义、毕节等地区学校附近,随处可见“敬礼娃娃”的身影。
“贵州山路多,弯道陡、坡大而且路面窄,孩子们在回家路上打闹玩耍会非常危险,但是如果养成向车辆敬礼的习惯,就能够保证他站在原地不动,并且可以让司机注意到路上有孩子,要降低驾驶速度。”贵州省开阳县一位教育局的官员告诉记者。
此外,“敬礼娃娃”还达到了另一种显著效果:有些学龄前儿童在哥哥、姐姐的带动下,也在车辆经过时站定举手敬礼。
“敬礼娃娃”真的能保自身安全?
黄平县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全国媒体和舆论的注意。一名苏北农村的小学教师在网络上留言说:“上完课和办公室几个教师谈论这个事,老教师都持肯定的态度,说这个行为真的是值得推广的。我们学校旁边就是一条乡级公路,来往的车辆有时比较多,每年都会出几次或轻或重的车祸。我们学校的孩子一放学那是很乱的,有时候汽车在学生后面鸣笛半天,学生理都不理,每天都要讲的安全知识,学生根本不往耳朵里去;而通过敬礼,真的能改变这种状况。”
事实上,对黄平县的做法持肯定意见的网民和读者仅仅是极少数。大部分人认为,让学生给过往车辆敬礼的做法值得商榷,或者干脆激烈反对“敬礼娃娃”。记者仅在“谷歌”就搜索出针对此事的797000余条帖子,其中,绝大部分帖子对敬礼一事持反对观点。
央视网站复兴论坛对此事进行调查问卷,参加问卷共3633份:其中,认为“很无聊,不知道是谁想到的,纯属行政乱作为,浪费学生精力”的占40.2%;认为“很滑稽,见辆车就敬礼,学生放学走在路上还不得累死”的占14.4%;选择“很赞成,当地教育部门想的很周到,既可以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还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占答卷总数的23.7%;认为“很有公益性,司机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会更加注意个人行车安全”的所占比例为16.7%;选择“不好说”的答卷有182份,比例为5%。
博主“创造社社长宋石男”在其名为《贵州的安全事故恐怕要多起来了》中设想了小学生敬礼的后果,得出结论认为,减少安全事故隐患与小学生当街敬礼没有因果关系。万一司机疲劳驾驶,饮酒过量,眼花走神向立在路边的孩子压过去,怎么办?
大河网在第一时间对敬礼一事发表时评《中小学生向车敬礼歇菜吧》,文中说道“黄平县教育部门称这样做能减少交通事故,这简直就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指出这样做只会影响司机的注意力,对道路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
针对向车辆敬礼究竟能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央视网站网友认为,“我们要做的是让小孩子知道在路上不要乱跑,那样会有生命危险,而不是逼迫小孩子从就屈服在富人之下”。
网友认为,此举非但不能减少孩子的安全隐患,反而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央视网站网友在论坛中说,“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怪到人的身上”,并用红色特大号字体表达自己的不满。
“方法实用,但却让人心酸”
除了认为“让孩子敬礼和减少交通事故没有直接关系”外,更多的网民将目光投向了该行为对“敬礼娃娃”们精神层面的影响,认为敬礼会给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划定“阶级”的概念。
央视复兴论坛网友说,“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样交通事故减少了,但孩子长大了心里会怎么想”?
有网友认为,先不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光是看到图片就令人心酸,真的感觉是穷孩子在向富人敬礼,感觉孩子很可怜。
记者在央视论坛看到,有网友对孩子敬礼一事十分愤怒,用大号黑体字“曲解文明!烂用礼貌!于学生教育有害!”表达了对该行为的担忧。
同时,大河网发表时评指出,坐车的人和走路的中小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凭什么让中小学生给坐车的人敬礼,而不让那些坐车者把车停下来给中小学生致敬?“由此可见,这是典型的奴化教育”,是可忍,孰不可忍!
“少先队队礼是‘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些小车是代表人民吗?这样的教育简直是在污染下一代!”
网友“李翼折”发帖表示,小学生正是人生心理发展定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政策引发的将不仅是安全问题,“当孩子们在路上停下,向过往的车辆敬礼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将会是复杂和矛盾的,只会引导着这些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孩子走上仇富和媚富的道路”。
抛却孰对孰错不说,荆楚网的一篇文章令人深思。文章说,“在黄平县,遵守交通规则演变成了敬礼,这种方法虽很实用,但却让人心酸。因为敬礼的真正原因是穷困,而不是为了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