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每日经济新闻》2月1日)
应当说,人保部在全国五个试点启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使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尽早告别“双轨制”,也能促进养老保险制度迈向公平。
然而,尽管此次养老金“削峰填谷”改革,受到社会各界以及舆论的热捧和充分肯定,但笔者觉得,由于这个方案既缺乏利益主体的充分博弈,没有涉及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选择时机也欠妥,而且事业单位养老金降幅过大,极有可使这项公共政策执行起来面临巨大阻力,最终导致无功而返。
首先,利益主体没有充分博弈,难免重蹈“夭折”覆辙。其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向企业看齐,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92年原人事部曾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出要求,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无差别养老保险金,但改革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在于此项公共政策出笼前,缺乏各利益主体的充分利益博弈,才是导致政策实施后,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以及公开抵制、推诿扯皮等情况的根源所在。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新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仍旧是政府职能部门一手操办的,从政策酝酿到即将实施,根没看到利益主体(事业单位)博弈的影子。倘若没有博弈前置的话,我觉得,养老金并轨改革执行起来,很可能再次重演上次“夭折”的悲剧。
其次,惟向事业单位“开刀”,有悖于公平正义。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事业单位养老金向企业看齐时,专家学者包括大多数普通公众以及网友,都强烈要求公务员更应先纳入进来。因为,只有首先让公务员身先士卒,率先向企业看齐,才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让事业单位口服心服,进而顺利推动这项利国利民的公共政策执行。否则,只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大幅度下降,而机关公务员养老制度安排却独享特权,于情于理都行不通。
最后,政策执行选择时机也不合适宜。面对深不可测的经济寒冬,尤其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发放补贴、消费券以及各种“红包”等,来帮助困难群众“取暖”和提振内需的非常时刻,猛然看到这则与民众社会保障休戚相关的消息,如此强烈反差,并且各大门户网站在报道这则新闻时,还用了一个极其能刺激民众神经的词汇——养老金将大幅度降低,我想,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可以想见的是,在这个全国正处于危难的时机,政府推行大幅度降低事业养老保险金的政策,不仅会刺激公众日益脆弱的神经,更为重要的是,也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因此,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国家财政就尽快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先期补足企业这一块的巨大差距。千万不可简单地削峰填谷,一味把事业单位高的降下来,因为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