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川将投资23亿元建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消息引发热议,质疑之声不断。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专家组组长吴长福称,该设计方案是专家组在科学务实的态度下完成的,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也是科学估算出来的数字。他表示,造出有质量的地震遗址博物馆需要投入是肯定的。
事件展示雕塑广场效果示意图
澄清“立即开建”报道失实
解惑 并非孤立的博物馆建筑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专家组组长吴长福表示,一些媒体所报道的“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是不正确的。
吴长福表示,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向当地官方提交《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是事实,但一些媒体“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的报道是失实的。
“这是个策划与整体方案的设计,是个统领性的文案,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不会‘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吴长福同时表示,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也是科学估算出来的数字。他表示,造出有质量的地震遗址博物馆需要投入是肯定的。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并非一幢孤立的博物馆建筑!”吴长福一再强调,人们不能将这两个概念混淆。而混淆两者概念,则是目前一些人对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产生争议的重要原因。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上写有:因北川地震灾区的诸多特征,人类必须从更广阔的时空视角认识北川遗址保护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类遗产的意义;从多层次、多学科角度整体、全面地考虑各系统的关系,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上的事情,它是个复杂性的整体,涉及多个学科。”吴长福说,同济大学规划、保护、景观、交通等专业的专家参与了实地调查。
建博物馆只要1.35亿
“知道了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具体方案,你就会更加明确23亿元是怎么花费的。”吴长福说道。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中“投资估算”一栏中写有:对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的投资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未包括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总额由三部分组成:建设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总造价约为23.45亿元。
该方案设计中还标明,投资估算包括在正常的设计、施工范围内为完成该项目所需投入的建设费用,但不包括土地开发成本、建造期融资贷款利息等。
吴长福手指“(五)建筑工程”一栏中的“博物馆及集中服务用房”,该栏目显示,博物馆及集中用房建筑面积共4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为3000元,“造价一共为1.35亿元。”
依据23.45亿余元的项目投资估算,博物馆及集中用房的建筑费用,其实只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总造价的约1/18。吴长福说,“每平方米3000元的建筑造价不算高,只能算是中等。这里,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了该建筑的抗震因素。”
挖隧道、修路等需22亿
除博物馆及集中服务用房外,其他方面建设为什么需要花费22亿余元呢?
吴长福说为了“遗址保护”,这些钱是必须花的,他举例说,“道路工程”项目投资估算高达2.785亿元,“但这笔钱是必须花的”。记者在设计方案上发现,道路工程有普通道路、特殊(地下)道路、隧道工程、涵洞工程。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写有:震前北川县城是县域交通枢纽,省道105和省道302在县城呈“T字形”交会,其中省道105既是北川县最主要的过境交通,也是穿越县城的南北向主干道。震后这两条道路均中断,省道302完全损毁,省道105已列入四川省公路交通灾后重建规划。作为此次概念规划的一个基本认同点,无论从对逝者的尊重还是对遗址的整体保护角度,新的过境交通都不应穿越县城,并建议将原震毁的夏禹大桥作为遗迹保留。
对此,专家组选择了一种建设隧道的方案:由任家坪北段通过隧道连接原县城西侧,与重建的省道302在龙尾山西侧相连,形成紧邻县城西侧交通绕行方案,隧道长度1400米。
“此前,我们提交的一个方案中,项目投资估算为15亿元,但北川方面看过后希望地震遗址的保护进一步扩大范围,并将展示的费用也算进此次投资估算中。”吴长福说,后来专家组修改了方案,在今年2月份提交给了当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