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苹果公司举足轻重的技术专家,微软亚洲研究院功勋卓著的创始人及微软全球副总裁。在学术领域,他是奉行“理想主义”的科学家和技术开发者;在管理层面,他是具有伯乐眼光的领导者。因为对青年人的爱护与提携,他被IT业内人士尊称为“精神教父”。
7月19日,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并雇请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曾一手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领导研发中心。对此,微软表示,李开复加入Google违反了非竞争协议,微软已经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李开复和Google公司恪守李开复与微软签订的保密和非竞争协议。
尽管不是第一个加入Google的微软员工,但李开复却是这里面职位最高,也是对微软打击最大的员工。
作为一位天资卓越同时又深谙御下之道的华人技术专家,他在对前任老板比尔盖茨说完“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要追随我心)后断然离开,义无反顾地走进微软在搜索领域的头号公敌——Google的办公室,让微软遭到沉重的打击。
他就是李开复,引发微软与Google首次正面交锋的人。
中西融汇之路
李开复出生于台北,11岁时母亲带他去了美国,期望他能融汇中西文化之精髓。
李开复后来回忆到:“第一年,我完全是在半梦半醒中度过的。美国的教育方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让我信心十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后来,老师发现我这个听不懂英文的中国孩子有良好的数学天赋,就鼓励我参加田纳西州的数学比赛,结果我得了第一名。”
从此,这所学校出了一个数学天才。他总是在各种数学比赛中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名。令老师们更惊讶的是,这个刚适应美国生活的中学生居然还有人文方面的天赋:在很快克服语言障碍后,在一次州级写作比赛中,李开复居然获得了一等奖。人们发现,这个东方人不仅拥有数学天赋,也具备哲学思辨头脑和良好的文笔。
此后,他到芝加哥大学参加了暑期进修,参加了校学生会的主席竞选,创办了新的学生刊物,还在高中阶段创立了三个盈利的公司。“六年后,那个曾经腼腆的东方男孩儿彻底消失了——我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活跃而积极的学生。”
1988年,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在198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他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并因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奥赛罗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1990年,李开复正式加盟苹果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1998年加盟微软成为李开复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篇章,在微软8年,他创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担任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并成为比尔·盖茨七人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李开复坦言,他个人的成功是典型的中西方教育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美国式的活跃而积极态度与“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的结合。微软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李开复并不愿在这个霸气十足的软件帝国继续,因为他碰到了Google。
面对媒体的追逐,李开复坦言,“我自己去Google找的工作”,“Google全球总裁舒密特,我们10年前就认识了,那时他在SUN公司,我在苹果公司,此后一直有接触。大概在6个月前,我日益渴望回到中国,并开始寻找机会。其间,我给舒密特发了封邮件:‘听说你们将在中国有很大的计划,如果是真的,我想大家可以联系一下’。”
在与Google深入接触后,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对创新的热情震撼了他,Google的“自由+透明”震撼了他,Google的“激情魔力”震撼了他。随即他做出了重大决定——加入Google这个激情与创新并存的公司。他说,“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中国有最优秀的青年,如果我能把Google的文化带入中国,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Google中国的奇迹’?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青年创造多个‘中国的Google’的奇迹?”
李开复的出走,正与他浓厚“理想主义”的技术工作者及领导人的气质相符。
尽管在微软公司的历史上,曾经有多位高管转投竞争对手,但李开复的离开却有很多不同。作为微软网络搜索战略的重要人物,李开复原本就是用来对付Google的智囊,结果却跑到Google上班去了,微软何以不动怒?
技术之于科技公司,就像心脏。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流动,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流动往往涉及技术外泄,给原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于是,这些关键人物们往往都与公司签署相关保密协议。李开复与微软也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然而,Google挖人心切,即使以巨额赔偿换一个灵魂人物还是大有赚头。微软,似乎只有诉诸法律以儆效尤的路可走。
李开复的出走,成为微软不能承受之重。
儒雅的“精神教父”
有人问李开复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他说,人生只有一次,最重要的就是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福利。所以对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他都会问:做这个事情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
所以,如果仅仅把李开复定位成一个成功的技术工作者、领导者,那就抹杀了他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众多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眼中,李开复是个英雄,不仅仅源于他职业上的成就,而是他对中国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更准确地说,是指引。他说,“我在学生圈的工作将成为我做的最有意义的而且最有影响力的事情。也许今天还看不出来,但始终有一天大家会明白。”
李开复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他更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影响和教导年轻人。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来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超过300场,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从2000年4月以来,李开复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三封信,并特意创建了“开复学生网”。
现在他的网站上每月至少有10000人来访,1500人注册。虽然日常工作非常忙,但他每天必定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亲自回复学生们以及在微软实习的年轻人的来信。他曾经说:“一个好的网站好比一所好的大学。”他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
针对这次微软与Google的争锋,李开复的论坛上有位学生提出,无论微软、Google、李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真正的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以至于李开复感叹,“知我者,学生也。”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
1966-1972年台湾就读小学
1972-1979年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198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1988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助理教授
1990-1996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1996-1998年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
1998-2004年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2005年7月,李开复加盟Google,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