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9日讯前天下午,记者前往北仑柴桥街道穿山村。刚到村口,耳边就传来时紧时缓的鼓乐声。顺着鼓声,记者来到村中心的礼堂,看到10个10来岁的孩子,分别站在10名青壮年男子的肩上,边舞边唱,边念边打,煞是好看……
现场进行指导的是一位年逾六十的大妈,叫周翠珠。街道干部介绍,周翠珠是“穿山造趺”的第7代传人,也是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趁排练休息时间,周翠珠告诉记者,“造趺”是小演员站在大人的肩上进行表演,所以又俗称“马嘟嘟”。站在肩上表演的孩子叫“天盘”,下面行走的大人称“地伴”。据史料记载,“造趺”始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流传于北仑柴桥穿山村及春晓、梅山一带。当时,每逢庙会人山人海,许多在人群中表演的节目,后面的群众就很难看到。而“造趺”因为演员是站在大人的肩上表演,高出人群,而且表演者技巧惊险,所以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穿山造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月初,“穿山造趺”被指定赴上海世博会向中外游人表演。“穿山造趺”要从乡村的小礼堂舞进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周翠珠感到非常高兴,她立即着手挑选演员。为了把最好的水准带到世博会上去,3个月来,周翠珠和她的团队一直抓紧时间进行苦练。双休日、晚上,只要有空,村中心的礼堂里总能听到排练的鼓乐声和演唱声。“虽说在世博会上的表演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但为了‘穿山造趺’走向世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所有的服装和道具都是新做的,大家已经苦练了3个月。去世博会表演在5月8日上午,还有十多天时间,我们会抓紧排练,也希望大家到时来上海给我们鼓劲!”周翠珠满怀信心地笑着说。 (宁波日报 记者 冯小平 北仑记者站 陈未鸣 通讯员 蒋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