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0月30日讯 翠色如玉的青瓷,沁入心脾的龙井茶香,碧波荡漾的西湖水,恬淡闲适的乡村生活……在设计大师们的诗意叙述中,浙江元素以打动人心的细节感动着参观者。上海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而其中的浙江元素也令世博会精彩难忘。
十八本留言本讲述“精彩”
哗哗的水流声中,一个水汽腾腾的大碗,瞬时变成一个巨大的屏幕,接下来的七八分钟,运河人家、天下粮仓、壮丽钱潮、荷香桂雨,都凝聚在这一口碧波盈盈的碗中。喝了一口沁人心脾的龙井茶,上海市民王杰荣冲到浙江馆出口处,在留言本上写下:“大碗盛满了浙江人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片深情厚意。”
比杂志还大的留言本,双面使用,到今天,已经是第18本。“参观者的留言有的朴实,有的生动,有的文采飞扬,但是每一句都打动了我,有的我都能背出来。”浙江馆馆长陈如昉告诉记者。
陈馆长说,在中国的各个省市区馆中,浙江馆65万人次的参观量并不算多,但18本留言本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当初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参观者“诗意大发”,留下自己的墨宝。
“浙江馆太好看了,是值得一看的地方。”
“……见证了神奇的瞬间,也盼望着今后浙江在发展道路上继续做好领头羊。”
翻着沉甸甸的留言本,陈馆长认为,触动大家“灵感”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自豪,为家乡的成就而骄傲;一种是新奇,为大碗的精心巧思而赞叹;一种是赞赏,对浙江、对浙江人由衷的欣赏。浙江馆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浙江,也把浙江人凝聚在了一起。
而在世博会民企联合馆,精彩绝伦的高潮秀,也让参观者流连忘返,一次次起立鼓掌。“春夏秋冬的演绎,表现出中国民企生生不息的活力,太令人感动了。”在出口处的许愿树下,人们写下祝福和祝愿。
付出与收获共书“难忘”
今天,进入宁波滕头馆,还能看到水稻收割后的场景,一捆捆稻秆扎在田间,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象。
“我们丰收了。”宁波滕头案例馆常务副馆长陈文飞记得10月25日那天,来自滕头的两位农民带领游客一起开镰,收割世博水稻。从迎来第一位游客,到迎来111万名游客,从绿油油的秧苗,到金灿灿的果实,宁波馆丰收了,也寓意着世博丰收了。
丰收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在宁波馆,植有杨梅树、桃树,种过草莓、番茄、水稻,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精心呵护。在浙江馆,每天面对的是长龙一样的队伍,如何安抚大家的情绪,也需要场馆工作者不断付出笑容和汗水。
每天早上7时起床,赶在场馆9时开门前,完成所有的安全检查工作。到了晚上10时半闭馆,场馆检查完毕后赶回驻地。这是浙江馆两位安全专员老林和老蒋每天的工作。由于浙江馆一次演出只能承接60多人,因此,队伍也就格外长,他们白天还要不停地喊话,让大家排好队,一面还要处理意外纠纷。“等上几个小时,谁都难免变得焦躁,有几句怨言也正常。不过,为了人们看完展馆的那一笑,一切都是值得的。”老林说。
老林说得没错,在浙江的各个展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浙江馆消防专员叶翔是从金华义乌消防大队过来的,为世博推迟了婚期。由于浙江馆有液压、升降等设备,展示又是声光电齐备,对消防的要求特别高。各种设备每隔两个小时巡查一次,一天7次,184天就是1000多次,消防记录本已经换了好几次。
园内园外延续“成功”
这些天,杭州案例馆正在向所有参观者收集世博“杭州元素”。“对我们来说,一方面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和谐美好的杭州,另一方面,我们也带着学习交流合作的使命。”杭州馆馆长助理叶子青告诉记者,通过世博会,杭州馆已经和世博所有的展馆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请各馆的演出团队去杭州表演,最近又与威尼斯馆签署休博会合作的意向。“把杭州的城市理念介绍给世界,把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带回杭州。”叶子青说,如今已接待140多万名参观者的杭州馆交上满意答卷。
从11月1日起,各个展馆将开始搬迁。而记者了解到,世博会结束后,浙江馆将落户钱江新城,宁波滕头馆将搬回滕头村,作为“镇村之宝”。而中国民企馆一个庞大的“星光耀”计划已经启动,民企馆将变身为“八合一”的城市综合体和创业者乐园,在上海、杭州等民间创业力量活跃的地区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