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全景世博
更多>>>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规划草案出炉 将成21世纪标志
·世博网络传播总结表彰会召开
·胡锦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关于上海世博会先进表彰推荐对象公示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今日正式启动半年续展
·我国世博会期间破获1300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
·部分世博场馆将在中国异地重建 地方政府争抢
·温家宝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
·温家宝会见出席世博会闭幕式多国领导
世博浙江
更多>>>
·【独家策划】浙江转型发展的世博样本
·上海市委专电致谢——浙江人民为世博发挥重大作用
·浙江世博安保延至15日 入沪安检仍将继续
·浙江“环沪护城河”世博安保任务将延续到11月15日
·世博会让杭州“名利双收” 184天 杭州旅游没有淡季
·杭州市委书记:让城市拥抱森林 走绿色发展路
·十八本留言本讲述精彩 世博浙江元素令人难忘
·创意、创新、创造 从世博会展望浙江的未来
·厨房变“开心农场” 宁波企业构建世博“梦剧场”
魅力世博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浙江在线世博频道 > 世博浙江 正文
绿色风——百余年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理念的嬗变

  世博是有颜色的,从对工业文明的顶礼膜拜到对生态经济的崭新追求,世博在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理念的嬗变

  

  世博是有颜色的。

  沿着时间的河流回溯到159年前,掀开机器时代那黑色的厚重门帷,可以看到先人对工业文明的顶礼膜拜。

  盲目的人类总是后知后觉,为追求现代化对自然大肆攫取破坏,而每一次贪婪的冒险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于是,绿色成为世博及社会发展的新底色。

  人类努力寻找一个生态文明的新坐标,不仅是要营建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更希望拥有可以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人类社会迷失在工业文明的征途

  小说《挪威的森林》其实完全与挪威无关,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痴迷于甲壳虫乐队在《Norwegian wood》中营造的缥缈朦胧的感觉,在1986年开始以此为名创作小说,竟然成为经典。

  后来,歌手伍佰从小说中得到启发,创作了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不过歌里的挪威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故事背景。

  传说中,挪威的森林大得会让人迷路,进得去却出不来。过去半个世纪,挪威以及那片神奇的森林就这样被一再演绎。

  艺术的启迪与再创作纠缠而奇妙,不过这些无关紧要,一个遥远的北欧国度就以这样柔和的方式进入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悄无声息,却深植心底。

  所以,当我站在世博会挪威馆前,亲近感油然而生,仿佛早就在等待这场相逢。

  巧合的是挪威馆的造型,俨然是一片“森林”。

  和中国一样,木材是挪威人重要的建筑材料,这次他们不远万里运来了15棵根枝相连、可拆卸组装的“参天大树”,拼成一座极具创意的世博场馆。

  展厅中,素以环保闻名的挪威人向游客介绍污染如何影响地球水环境。那些短片,是对过去人类所犯错误的真诚反省。

  以展示人类文明成果为宗旨的现代世博会,最初发轫于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赞颂。从农业社会解放出来的人们,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高效便利,为每一次新产品的出现、新技术的问世兴奋不已。

  然而工业文明是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在对自然进行了300年掠夺式开发之后,地球不堪重负,生态危机开始出现。

  1972年,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震惊世界,麻省理工学院4位年轻的科学家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止境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预言130年后人类将面对无法生存的污染环境。

  情况的确很糟糕。城市河流变成了臭水沟,土地被农药化肥污染,各种工业机械排放出大量废气,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海平面不断上升,水土流失导致洪灾泛滥,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刚过去的20世纪,平均每一天有近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面对危及生存的自然灾害,机器时代的狂热情绪渐渐归于平静,人们极力追查灾害背后的原因及规律。

  结果让人目瞪口呆,有力的证据都指向了人类自身。

  热爱森林的挪威人认为,人的灵魂来自大树,因此在用树木建造房屋之前,要向森林祈祷,以获得大自然赋予的智慧和力量。

  但在最近的几百年间,地球上广袤的林木在铁斧和伐木机的刀锋下轰然倒地,传说中神秘的森林快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无数高楼林立的城市。

  当初人类满怀欣喜地拥抱先进的工业文明,毅然抛弃田园搬进城市,却在无形中为自己的身心扣上了沉重的枷锁。

  空气污浊的城市森林中,人类开始在阴霾中迷失。

  生态文明重建美好环境和精神家园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生活”成为公众熟知的热词。而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文明的反省早就开始,且从未停止。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为世博会关注的主题。1974年在美国斯波坎举行的国际环境博览会,首次把环境问题作为世博会主题。随后的历届世博会,水、能源成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1982年,第一个以能源问题为主题的世博会在美国诺克斯维尔举行,人类开始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可持续发展”。10年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从此便贯穿于每一届世博会。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缓解人们的忧虑。过去的半个世纪,工业文明依然以其巨大的惯性裹挟着人类向前奔跑,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精神危机。人们不知不觉丢失了曾经的信仰和理想,变得浮躁功利、焦虑惶恐,尽管物质生活富足,心灵却无处安放。行走在繁华都市,内心充满孤独,不知道将被巨大的时代洪流带往何处。

  多少能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国际共识,这让人们在不容乐观的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积极态度,向着前方绿色的希望坚定前行。

  没有哪届世博会这么强调“低碳”,在上海世博园的公共区域和各个运营环节,无处不在的“绿色”是最大的亮点。

  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1000辆新能源汽车承担起运输任务,实现“零排放”。半导体照明(LED)全面取代传统灯泡,可以节省90%的电能。

  世博园区所有场馆采用区域空调节能模式,22座能源中心为200余个场馆提供空调服务,非电技术将减排7.3万吨二氧化碳。世博轴上6个巨大的“阳光谷”,可以将自然光、流动的空气从高空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从而起到节能作用。

  在本届世博会上,不仅发达国家和大国强调“节能”、“环保”,众多小国和发展中国家也不约而同地突出“绿色”、“低碳”。

  罗马尼亚馆“青苹果”,灵感既来自本国最受欢迎的水果——苹果,更表达了罗马尼亚人对绿色城市、健康生活的向往;

  芬兰馆“冰壶”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疲惫的都市人在这里暂时远离喧嚣,享受久违的宁静;

  哥伦比亚馆展厅顶部有一圈巨大的树叶,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亚马逊流域特有树种的叶子,这种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个国家还带来了城市最佳实践案例,交流在低碳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伦敦在2002年建成了贝丁顿“零能耗”生态住宅发展项目,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汉堡的“被动房”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他们的“‘被动房’认证”代表世界最高的节能标准,每平方米一年仅耗能50千瓦;

  而作为唯一乡村案例亮相的宁波滕头馆,则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江南乡村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所探索出的和谐发展路径。

  关于世博,有句话流传甚广——“一切始于世博会”。进步、创新正是世博会150多年形成的核心价值,而上海世博会在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让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坐标。

  人类在与自然的交战中经受一次次挫败后,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希望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生规律,开发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不仅是要重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更是要找回尊重万物、仁爱为本的人文精神,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从而有勇气、有力量向着遥远的未来从容前行。

  这个努力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巨,现在只是刚刚出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