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看未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汇集全球智慧,探索更美好的未来之城
梦想引领未来。梦想引领人类城市的未来。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梦想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当人类半数以上人口寓居于城市之时,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史无前例地在上海开辟“城市最佳实践区”,浓缩了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在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一个可以触摸的城市梦想。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梦想,那么,你错了。生态住宅、家务机器人、零排放汽车……上海世博展现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来到你身边。
如果我告诉你这必定将成为现实,那么,我错了。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文化摩擦……城市发展的步履依然沉重,通往梦想的道路荆棘丛生。
无论如何,“城市最佳实践区”已经迈出难能可贵的一步,这是隐含着人类用行动改变生活方式、用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生态理念促进城市发展的一大步。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来自不同国度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将在这里相互启迪、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人类城市文明的又一次新飞跃。
科技·城市·梦想
清晨你醒来,走进厨房,轻点冰箱门触摸屏上的牛奶图案,门自动打开,一瓶牛奶送到面前。触摸屏上还会显示牛奶产地、购买日期与地点、保质期、相关健康小贴士等信息。如果牛奶快喝完了,冰箱还会自动连上网络帮你购买。
如果想在家里运动一下,那就走上智能跑步机吧。它不但能够因人而异地科学合理控制运动量,跑步产生的动能还可以直接通过跑步机下方的能量转换装置转化为电能,用于家里照明供电。
走出家门,你的汽车已经等候在门口。上车后,车子会自动导航和驾驶;到达目的地后下车,车子会自动寻找停车位,静静等候着你。
这时,你来到工作的写字楼,大厦外墙是一片怡人的绿色——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种植”在墙上,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垂直花园”。钢筋水泥消融在柔软的绿色之中,让人心旷神怡。不仅如此,“植物墙”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减缓噪声污染,降低建筑物吸收的太阳辐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渐行渐近的未来之城——在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未来馆的“未来正在实现”展区里,来自尖端实验前沿的准成熟技术会告诉你:在这里展示的最新科技,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你的现实生活。
是科技,打开未来之窗,让我们的城市梦想逐渐照进现实。在这里,我们还深切感受到,科技是如此温情脉脉。
城市,因人而生,为人而长。未来之城,不应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不应是一堆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以人为本的高科技之城。以人为本,是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必须尊崇的核心理念。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这是每一座城市的梦想。
历史·城市·灵魂
想起两本书。
一本书的作者是土耳其人。几十年来,他用细致入微的触觉,感知着一座城市的呼吸和脉动,精神和情韵。最后,他把他的忧伤与愁绪写成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个为城市的灵魂塑像的人,名叫奥尔罕·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另一本书的作者是上海人。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在每个双休日,拿着一张上海地图,独自走过百余条马路,想象着100多年来走过这些马路的各色人等的心情。他用这样的方式,抚摸上海。他把他的眷恋写成了《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这个喜欢在上海老弄堂里听胡琴的人,名叫周林,一名普通上海市民。
城市是有生命存在的,它如同一条从历史深处蜿蜒流淌至今的河流,记载着往昔的岁月,赓续着祖辈的记忆。
正如法国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说:城市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徒有建筑外表的城市,是苍白的;在历史中传承的城市,才有灵魂。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场馆里,你将会看到,虽然我们的城市正阔步走向未来,但并没有让历史走开。这些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城市里古老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未来梦想唇齿相依的完美交融,让公众在悠久的历史中回忆曾经的繁华,在古老的建筑中感悟城市的文脉,在变革的发展中憧憬城市的未来。
在宁波滕头馆。一座黑白相间的民居风格外墙,用50多万块废瓦残片堆砌而成。这些瓦片,来自于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每一片砖瓦,年龄都超过了100岁。
在意大利威尼斯馆。建于14至16世纪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教堂等古老建筑依然无恙。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它们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将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一直延续到今天。
你还会看到,千年古城苏州的前世今生、西安大明宫的盛唐风韵、英国利物浦老港口的百年沧桑……
每一段历史,都指向未来;每一个未来,都将成为历史。
梦想中的未来之城,不会让这些积淀了千百年的文化和文明,在瞬间突然毁灭,不会让自己变成没有灵魂的时空流浪者。
自然·城市·家园
清溪川,曾经是贯穿韩国首尔市区的一条美丽河渠。上世纪50年代,在造城的机器轰鸣声中,已被污染的它惨遭填埋,代之以日通行16万辆汽车的高架桥。2003年,痛定思痛的首尔作出艰难而明智的抉择:耗资3674亿韩元,拆桥复溪,清清溪水再现美丽容颜,给一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清溪川死与生的咏叹,在告诉我们: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亘古如斯,生生不息。
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是家园里的孩子。
从“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过去的千百年里,在付出了无数惨痛的代价后,我们逐渐学会了不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开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而我们也相信,人类既然有力量破坏自然,那么也应该有力量来善待自然。
走进“城市最佳实践区”,让我们大声赞美、仔细打量城市里这些善待自然的细节:
在“沪上生态家”,卫生间的“中水回收系统”用收集的雨水、污水冲洗厕所;“中央吸尘系统”将垃圾、灰尘通过负压直接吸到小区的终端回收站,实现“垃圾不落地”……
在伦敦“零碳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需的电力、水、食物完全自给自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墙体在白天自动储存的太阳能,夜间释放荧光,以减少照明能耗。“零碳餐厅”里的餐具,不但能用还能吃……
在“汉堡之家”,能耗只有普通房子的十分之一,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使用,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无需采用任何取暖设备或空调就能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环境,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
是的,我们永远只是大自然的孩子,过去、现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