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米塑
用麦秆制成的人物
浙江在线上海6月19日(记者 包勇) 杭州西泠篆刻、温州的米雕、浦江麦秆画……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借助上海世博浙江活动周的舞台,把深藏在浙江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民俗手工艺作品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
小麦秆也是可以做大文章
上海世博宝钢大舞台的浙江传统手工艺展览区域内,游客们的表情非常丰富,有瞪大眼睛的,也有张开大嘴,唯一相同的,就是口中都发出了惊讶的感叹词。
现场,一副长23.8米,宽1.2米,用麦秆制成的《清明上河图》特别受欢迎,画面上人烟稠密,货物云集,粮船上的绳索、屋檐上的瓦片错落有致,就连形形色色的人物表情都清晰可见。
“这真是用麦秆做的吗?”一位姓张的游客疑惑地问工作人员,在得到肯定答案后,他感慨道,浙江人真是厉害,小小的麦秆也能变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与张先生有同样感触的游客还真不少。“麦秆贴出《清明上河图》、用米粉团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用西瓜制成别有风味的灯笼等等,这些材料很常见,为什么到了浙江人手里,就变出如此那么美好的东西。”游客张晓平一圈逛下来说,浙江果然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人文底蕴。
东阳木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其实,浙江传统手工艺展览不仅向中外游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展示出浙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比如,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蚕桑丝织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榜数位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2007年,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同时,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已有6个市和51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省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民俗馆、传习所127处。
今年,浙江将积极指导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所在地制订相关保护措施,建立有效的保护途径。发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的作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