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记者与台湾主持人尹乃菁一起在她家楼下吃饭。快到8点半的时候,尹乃菁起身说:“垃圾车快到了,我要上楼拿垃圾。”不一会儿,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市民们三三两两拎着垃圾袋出来了。身旁的朋友对记者说:“就是这种倒垃圾的方式,让很多市民等待垃圾车到来时闲聊、相识,成了好邻居。”
台北的街道很干净,别说看不见角落里堆着垃圾的情形,就是满大街找个垃圾箱都很困难。在台北,有一个很有名的金饰广告,一位漂亮女士带着金链子风姿绰约,正拎着垃圾袋倒垃圾。“垃圾不落地,让城市更美好”的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1997年,台北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和“三合一资源回收计划”,规定市民必须把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并在垃圾车后跟随资源回收车,方便市民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一次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市民必须购买专用垃圾袋清理垃圾。垃圾越少,缴费越少,经济的诱因促使民众自觉减少垃圾制造。
据环保部门统计,台北市的垃圾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每日掩埋2501吨减少到2008年的每日掩埋55吨,掩埋处理量减少了97.8%。由于减量成效显著,现在,台北市不但不需要兴建原定规划的第三座垃圾掩埋场,现有的第二座垃圾掩埋场也将于今年底停止使用。
让人称赞的是,台北的垃圾处理得法不仅带给城市美好的环境,还衍生了新的职业。据悉,为资源回收、清运而生的业者就达782家,并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
依据如此妙法,台北市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零填埋”,这样浩大繁杂的环保工作,台北这个城市做得真好。我们在敬佩的同时,也看到在如今的大陆,经常有居民抗议垃圾处理不当给生活带来困扰;相关部门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有诸多不足和不科学之处……面对未来有限的资源,面对未来珍贵的生存环境,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借鉴一下台北的垃圾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