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建党90周年专题
本网策划 更多...
·【东方红·浙江人】项玉君:80后大学生...
·【东方红·浙江人】冯根生的变与不变
·【东方红·浙江人】红色间谍钱壮飞:潜...
·【东方红·浙江人】叶中央:海岛上闪耀...
·【东方红·浙江人】“拼命三郎”好干部...
·【东方红·浙江人】新老"海霞"不变的时...
·【东方红·浙江人】浙江党龄最长的健在...
·【东方红·浙江人】“浙东刘胡兰”穿越...
·【东方红·浙江人】坚持信仰 寻访革命...
·【东方红·浙江人】陈望道与《共产党宣...
红旗飘飘 更多...
伟大历程 更多...
·心系"三农"安天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放眼世界揽...
·百舸争流千帆竞——记中国特色社会主...
·基层劲吹民主风——探寻实现社会主义...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记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
·突破藩篱春雷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视频新闻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建党90周年 > 最新消息 正文
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红色歌谣唱出鱼水情深

  “十谢共产党”每一谢都是群众心声

  “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

  这“十谢”,老百姓情真意切:历朝历代,谁为老百姓盖房?历朝历代,农民种田怎能不纳粮?历朝历代,穷苦人看病谁报销?

  百姓的真情,激荡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是“十谢共产党”的“发源地”。站在村口的小山塘边眺望,满眼茶园翠绿,白墙青瓦红柱的民房倒映水中,宛如画中。村民说,是党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改变了田家沟的村容村貌,就像“十谢共产党”中唱到的“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

  今年61岁的伍远华是“十谢共产党”的原创者之一。他说:“这些年,农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吃穿住行医疗养老上学等,全都享受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身边的变化唱一唱,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

  “十谢共产党”,涵盖了从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作主到今天十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每一谢,都是群众的心声。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解决了农民最现实的问题,生活变了样,精神面貌也变了。”湄潭县委书记滕昭义说,从当年的“十送红军”到今天的“十谢共产党”,都是群众对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真情回应。

  基础设施大投入,使越来越多的村寨实现了“煮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

  “记忆中,泥泞、弯曲的山路,总让人看不到希望。可是,2006年从广东打工再次返乡时,却发现村里正在发生变化。”今年51岁的龙凤村农民谭世才说,党号召搞新农村建设,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优质茶叶基地不断扩大。他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农家乐”,还办起一个茶叶加工厂,每年收入有30万元,年幼时读不起书的“贫苦孩子”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

  从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退耕还茶”,从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手把手地教会农民种茶,短短七八年时间,全县“公司+农户”发展茶园32万多亩,农民增收有了稳定的产业。

  兴隆镇党委书记肖勤说:“老百姓把我们的付出都记在了心里,用朴素的语言唱出了‘十谢共产党’。”

  谁对老百姓真心,老百姓就给谁真情。这种真情,历久弥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 记重庆璧山万名无职党员
·少先队普遍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活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